【本報綜合報導】由中國社會經濟調查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主辦「博藝杯」工藝美術精品展,日前在北京國粹苑開展,在二百多幅參展作品中,一幅二十二公尺長的巨幅汴繡作品—〈法界源流圖〉最受關注。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與〈清明上河圖〉齊名,堪稱佛畫雙絕,現秘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故宮鎮館之寶。〈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其圖像可細分九部分,包括護法天王與天龍八部、觀世音、佛陀、菩薩與佛母、十八羅漢、禪宗六祖、藥師琉璃光佛、護法神、「帝釋、梵王和舍利塔」等。
南宋末年(一一八○年),畫工張勝溫奉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之命,繪成〈大理國梵像卷〉,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多次改畫,此畫於清乾隆年間進入紫禁城。
篤信佛教的乾隆皇帝極為愛惜這幅畫,命當時宮廷畫家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指導下重新整理和臨摹,並對〈大理國梵像卷〉進行勘誤,將神像及人物的名位和序位重新排列。
這項集佛學、藝術、歷史及民俗研究的重大工程,至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才完成,乾隆皇帝親筆題寫圖名為〈法界源流圖〉,並手書〈心經〉,加蓋多方皇印。
畫裡共繪制九十八組佛法典故、六百三十多尊神像、五十多種龍鳳虎獅等吉祥神獸,數不清的法器、亭台樓閣、山水花草,展現富貴吉祥、佛壽安康的美景,成為佛教藝術的御賞極品,也是研究佛學的重要參考。
這幅〈法界源流圖〉來自開封文萃汴繡廠,此作品是被授予「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的廠長李文萃,挑選二十六名技藝精湛的女繡工,運用三十六種針法,耗時五年完成的佳作,同時也是目前工程最大、針法最多、佛像最全的一幅汴繡珍品。
汴繡也稱「宋繡」,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作為北宋都城,其皇宮有「文繡院」,聚集全國三百多位傑出繡女,專為皇帝王妃、達官貴人繡製官服及裝飾品,因而也稱譽為「宮廷繡」或「官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