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西九龍還是一片荒蕪的爛地,交通很不便利,遠遠對岸是繁榮的中環,過度稠密的商業中心,這裡就像沒有人理會的廢棄災區──然而,最近幾年不少音樂活動在此舉行,在混凝土上栽種音樂的植被,讓西九龍擁有文化藝術區的雛型,於是我們用腦袋想像,這裡將來會怎樣?
我們需要一個人性化、自由自在的活動空間。
文藝復興基金會在西九龍辦了一場音樂會,我看到許多香港的文藝青年和文化人,還有台灣和大陸來的朋友,一起站著或坐著聽。
香港的林一峰是第一個表演者,台下的人不多,我竟然可以站到第一排。林一峰的歌曲比較清新動聽,普通話、粵語、英語的作品都有,新編的〈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和〈雙城記〉不算成功,〈The best is yet to come〉就大家都熟悉,可以跟著哼唱,而我最喜歡的是〈悠悠的風〉,因為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
林一峰、周雲蓬與小河合唱了一首〈買房子〉,直指中港台三地青年都面對的高房價、高租金問題,在西九龍這片地產發展商顗覦的土地上高唱,尤其諷刺。
周雲蓬是當今中國大陸最出色的民謠歌手,他的音樂沉實內斂,從心裡唱出來的歌聲打進我們感情的深層,周雲蓬在〈杜甫三章〉與古代詩人對話,而我更喜歡〈九月〉,許多聽眾都聞歌唱頌,召喚海子遠方的靈魂,詩句與樂音縈迴在維多利亞港上: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多年前的《沉默如謎的呼吸》,讓我和幾位香港的青年迷上周雲蓬,然後歌曲和唱片《中國孩子》,讓周雲蓬獲得人們的注視,往後的《清炒苦瓜》和《牛羊下山》與詩歌對話,依然教人感動。當周雲蓬唱罷抒情的〈不會說話的愛情〉,我們期待的巴奈出場。
好幾位朋友都說,大老遠跑來這裡,就是為了她的歌聲。
想不到,當天最教我感動的片刻,就是巴奈、周雲蓬與小河合唱了〈美麗島〉,不論是香港人、大陸人、台灣人都聽得一清二楚,那幾分鐘彷彿已刻印在音樂的歷史上,永遠不可以抹掉。
現場聽〈怎會會這樣〉,大家都靜下來了。之後,巴奈唱著〈四季歌〉,再回到香港的歌手,黃靖,一位唱英語民謠為主的青年唱作人。
如果要說當晚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廣東樂隊五條人,他們從《縣城記》的簡樸曲風轉到《一些風景》的搖滾民謠,五條人一出場,聽眾立刻動起來,他們果然是頂尖的大陸民謠組合。其後,大牌的陳珊妮、左小祖咒和黃耀明壓軸而來,而維多利亞港的海風一路吹來,讓音符走進茫茫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