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衷心「謝謝指教!」

陳怡安(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2012.12.03
1474觀看次
字級



半個世紀前,我還是大二學生時,有天讀到一位署名「狄仁華」的留台美人,寫〈人情味與公德心〉,刊載在當時的《中央日報》上。他語重心長地批評台灣社會雖充滿人情味,唯獨缺乏維繫社會良序的「公德心」。感觸之餘,為文在中央日報回應了,也呼籲同胞們自覺反省,於是有了「五二○自覺運動」。

今日,極多大陸人士到台旅遊被問到來台觀感,最美好的共同感受不是景點秀麗,美食豐美(雖也是),而是台灣人的生活格調。他們驚異台灣人會排隊、會打招呼、會禮讓、計程車司機會「請問,您要到哪裡去?」醫院和政府行政機構內有義工,行政人員服務親切等。近日有馬來西亞友人來台參加研討會,他們讚嘆地說:「相對於馬來西亞,台灣人民是如此地開朗開放、以充滿坦誠的信心相互扶持,儘管在媒體上常報導政黨間的相互攻訐、爭吵不斷,但我們相信台灣是個充滿希望和信心的國度。」



最近《經濟學人》出刊了一篇〈Ma,the bumbler〉,由一位叫Dominic Ziegler執筆的報導,竟「搬撥了」bumbler台灣媒體、黨政和輿論界的討論浪潮。我感受到這股浪潮在「與談人」的心海裡,交織著被冤屈後的防衛情懷,而對馬總統不滿的人,尤其是反對黨的某些名嘴,含藏了「快哉是論」,像是替他出氣似的認同。更幽默的還激起不少大學英文系教授針對「bumbler」的字眼提出論證和詮釋。而馬總統那接近儀式化含睿智的「謝謝指教!」怎地消失了?如果我們能心平氣和地學子路「聞過則喜」,那麼一位外國記者個人觀察後為文報導,不正是言論自由的表現?姑且聽納反思可也呀!

法國伏爾泰說:「儘管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都不同意,但我要拚命保護你說話的權利。」想想看,判辨「不同意」的前提,不是得從「聽納」開始?



至於「to bumble,bumbling」的意涵,儘管有負面蘊含,但任何批判不都針對某些負面現象而提出的先知性宣告?再說,一項重大決策前,面臨的問題癥結無不千頭萬緒,尤其得預知原有結構中既得利益者的反彈防衛。政策形成過程必經嚴謹研判、辯證、制衡、整合、決定、宣導,然後執行。其心境常會出現猶疑、迷茫、難確定、無奈、無力的衝激和掙扎。正如此又因是攸關國民生計、社會安定的重大決策,於是有賴開誠布公、集思廣益、多元參與的共識凝聚。畢竟,過程決定結果啊!

齊格勒的文章,毋寧是個人對已發生的結果,反射出一些已呈顯的領導現象而已。現象的鋪陳,不必是真理見證,而是探究真理的指示「indicator」罷了。

馬總統最近民調低落是事實,那也僅是一種指示。民意如流水,載覆之沉浮為政者應關切,所謂事出有因,認真地找出低落的原因,以大納的虛懷,聽懂疾苦病因,才能開出信心又貞定的良方。



對該文的解讀,可以仁智互見。我個人傾向如此理解:有人在乎我們的社會、關切我們的總統,願費神為文。即使他的感與思有令人不舒服的感受,然而,這不正是令我們反躬而誠的契機?問題本是創造的母親。幽默的是,此文在網路流傳極熱,遠高過許多國際大消息,我們怎不「謝謝指教,也謝謝關心!」其實,近五年來馬總統及其團隊為台灣創造了不少值得國人按「讚」的政績,如海峽兩岸的和平互動、外交上獲得多國免簽等等,而《經濟學人》齊氏的「指教」可以是今後改革精進的針砭啊!



想與國人一起提醒、一道自覺的是:

一、批判人容易,自省則難。難怪大文豪托爾斯泰有言:「人都想改變世界,唯獨不想改變自己。」

二、「建議」多基於理性思維之常,「執行」則得面對和克服無常的干預。

三、多元社會,尤其在此知識爆炸的時代,不缺好點子,但常不下功夫於共識凝聚的形塑。

四、怒目金剛的棒喝,始於慈悲心腸的不忍人之心。

五、人人需要肯定,不堪淹毀與否定。

六、為政者、領袖人物,當記:「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嚴以律己,是為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