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地到部落,從國內到海外,簡志明與夥伴義務為人蓋房子,以建築專業協助弱勢、讓人幸福,是他們的夢想。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的簡志明,就學期間便以最先進的3D繪圖技術接案,生活無虞。直到遇上不良建商,明知公寓完成後,四樓以下視野會被山坡擋住,仍要求他把山坡圖示刪除。他說,如果自己父母用一生積蓄買了這種房子,該怎麼辦?
課堂上,簡志明與教授反覆討論、思索建築師的社會責任,「義築」的想法逐漸成形。他認為,建築師可以了解一地的需求與資源,而後就地取材,傳授建造技術,讓當地人有能力營造、維護自己真正需要的建築物。
於是,他組織義築團到南投縣信義鄉的雙龍國小,結合在地力量,共同完成竹屋手工藝教室;隨後,接到學童需要閱讀環境的提案,他和同伴又至鄰近部落的人和國小,用當地易得的台灣杉木打造書屋,至今,仍然是社區的好書交流中心。
走出南投,他們的腳步邁向尼泊爾,在海外教導居民如何自製水泥、架設梁柱,用最便宜的紅磚打造堅固耐用的國際義診醫療站,並充當社區活動中心。
為持續推動義築,簡志明架設「果核再生計畫」的網路平台,透過部落格、facebook等媒介,請網友出錢出力,協助義築團隊一次處理一個案子。「我們會繼續做下去!」他堅定地表示。
(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