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學子近年屢在各大發明展獲得佳績,本月初閉幕的德國紐倫堡發明展,明道大學派出兩位助理教授參加,抱走一金一銀;台東縣公東高工的四件作品,也獲得一金三銅一特別獎。兩所學校的參展作品全部得獎,獲獎率是百分之百。
太陽能電池不再呈現一片死黑,多了彩色的視覺影像,還能搭上個人化的文創商機。明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連水養,以「可顯現圖像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抱走發明展的金牌殊榮。他表示,太陽能電池的外型是一片全黑玻璃面,與生活裝飾品扯不上邊,但他利用雷射光,在太陽能電池上的薄膜加工,讓未來的太陽能電池「兼顧環保功能與美觀。」
連水養還說,這項技術能讓戶外的大型太陽能電池,變成廣告看牌。另外故宮及歷史博物館都向他提出合作,未來故宮將推出郎世寧花鳥圖冊的行動電源商品,搶搭科技文創商機。他還表示,接下來他想把此技術,應用在筆記型電腦的背板上,讓筆電能靠太陽能電池自行充電,背板上還有各種圖案可供客人選擇。
公東高工今年也是獲獎率百分之百,本次還是第三度連續獲獎。公東高工的金牌作品「左右兩手使用游標尺」,是機械科高三學生張勝祥、吳克謙與今年剛畢業學生潘哲言所發明。張勝祥說,目前的游標尺都是為右撇子設計,他看見左撇子同學在使用上很困擾,「不是把尺顛倒拿、就是量出來的尺寸不準」。與朋友討論發明,從握尺的方式及刻度的顯示上改良,意外拿金牌。
指導張勝祥等學生的公東高工研發組組長劉志鑫說,發明能優化人類的生活,比的不只是技術、知識,關鍵在創意。學校在高一就安排創意設計的課程,也鼓勵學生想到什麼就提出來討論,讓師生一起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發明領域中探索,期盼繼續維持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