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一名媽媽是B肝帶原者,七年內陸續生下三子,擔心孩子被傳染,出生都依規定注射疫苗,但醫師檢查三名男童,發現老二已有肝發炎情況,媽媽嚇一跳「我們不是都有打針嗎」,不解孩子為何還會染上B肝。
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顏瑞美表示,仍有約一成孩童在注射疫苗後仍會染上B肝,特別是媽媽是帶原者時,兩年前開始,都規定孩子在出生後注射疫苗,一歲時應回診,了解是否已產生抗體,如果已被感染應即早治療,避免影響孩子肝臟功能。
這名媽媽在懷孕前,已得知自己是B肝帶原、且具有高傳染力的病毒,她在七年內陸續生下三子,孩子出生後都依照醫師建議,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及三劑B肝疫苗,最近老么滿周歲,醫院通知回診,醫師得知七歲的老大與五歲的老二都未追蹤,建議一起檢查。
結果老大與老么都沒事,但老二B肝表面抗原陽性、表面抗體陰性,表示已成為B肝帶原者,且同時檢驗肝功能,肝臟發炎指數都超標,目前男童仍由醫院追蹤後續肝指數變化。
顏瑞美表示,台灣是B肝流行區域,民國七十五年起,規定新生兒都注射B肝疫苗,已大幅降低B肝發生率,但仍有少數會感染,特別是媽媽表面抗原與e抗原雙陽性,孩子是高危險群,一歲後應驗血看看是否感染,如果未帶原可免費再追加一劑B肝疫苗,帶原則應定期追蹤檢查肝功能。
如果孩子已染上B肝,每年應追蹤一到兩次,醫師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需服藥,且必須終身追蹤,避免造成肝硬化及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