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約有半數成年人感染幽門桿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主因。傳統「三合一療法」抗藥性療效不佳,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新的殺菌處方,藉由二段式投藥的「序列性治療」,殺菌率高達九成四以上,成果登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吳明賢表示,幽門桿菌主要透過人與人接觸的糞口傳染,以胃裡數量最多,甚至牙菌斑上也看得到幽門桿菌的蹤影,只要清除細菌,不但能根治許多長年未癒的胃病,甚至可預防胃癌。
由台大醫院醫療團隊率領的幽門桿菌大規模試驗研究,共在台大、榮總、馬偕、義大醫院等六醫學中心收案九百人,結果發現「序列性療法」不論投藥十天或十四天,其治療效果都較傳統十四天的「三合一療法」更勝一籌。
目前,台大醫療團隊已將研究成果,應用於臨床治療上。但除了針對胃癌高危險群,醫療團隊並不建議全面篩檢、全面除菌。「除了政府經費問題外,也怕全面投藥反讓細菌產生抗藥性,更難根治。」
吳明賢提醒,很多人大都因長期鬧胃病,到醫院照胃鏡後才發現感染幽門桿菌。他建議家有胃癌病史、胃潰瘍、慢性胃炎者,或飲食偏好重口味、高鹽醃製食品的胃癌高風險族群,儘早篩檢及除菌,以便有效治癒胃病,預防胃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