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新加坡報導】新加坡是亞洲經濟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人民享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不等同感受到幸福與快樂。為深究此一文明社會的普遍現象,新加坡佛光山十九日晚間舉行「人間佛教座談會」,恭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及新加坡兩位曾榮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媒體人林任君、郭振羽,以「幸福與安樂」為主題,暢談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文關懷,台下聽眾更把握難得機會踴躍提問,座談氣氛熱烈。
這場堪稱「當代佛教大師vs.新加坡傑出媒體人」的精采座談,首由星雲大師以佛法觀點,分享幸福安樂的生活智慧,與談者則是分別於二○一○年、二○一一年榮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總編輯林任君,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終身榮譽教授郭振羽;由《新明日報》執行編輯朱志偉主持。
因緣是互相關懷
「人文社會的關懷,不僅是別人來關懷我,更要自問如何關懷他人。」星雲大師表示,世間萬物都是因緣所生,而因緣就是彼此間互相關懷、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人們能做到彼此相愛,世間就沒有對立與仇恨,「新加坡不大、人口也不多,若人人能從愛自己、愛社會、愛國家做起,這片土地終能成為現世的人間淨土。」
談及現代人如何才能「幸福與安樂」,大師指出,「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時常心懷慈悲就能快樂。大師進一步援引「跋提王子與金毘羅王子出家」的故事,說明愛情、金錢、名聲都不是快樂的泉源;真正的快樂,是生活裡有禪悅法喜,看世間煩惱如流水、橫逆是涅槃,也就是抱持「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的逆向思考,人生就能得到長遠的自在與安樂。
「人文關懷必須從親人朋友、社會大眾,進而延伸至自然環境的關切。」郭振羽表示,從儒家看人文關懷,可從五倫中「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做起,但因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更顯複雜化,因此講求群我關係的「第六倫」更顯重要,也就是與陌生人、團體所需秉持的基本禮貌與尊重,延伸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求真、弘善、揚美
林任君則以致力「求真、弘善、揚美」,作為媒體關懷社會的目標。他指出,新聞工作是一種對社會的承諾、使命與價值,其中「求真」是記者不可或忘的天職,堅持說真話的工作信條,並透過報導好人好事來「弘善」;傳播文化藝術以「揚美」。「唯有透過真、善、美的新聞理念,守護社會、關懷人群,而這也是媒體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歷時兩小時的座談會中,台上台下互動熱烈,大師亦慈悲開放現場民眾提問。有信眾問及在生活中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總是存在「怕吃虧」的疑慮。大師回應,當今看似吃虧,最終會討便宜;看似忍耐,最後會勝利,「要學習吃虧,因為吃虧就是福;學習忍耐,因為忍耐就是力量。」而後有信徒關心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能否赴星國宣演法音,大師慨然應允說:「最快明年四月,慢則十、十一月,我與梵唄讚頌團將再來新加坡弘法!」此話一出,現場響起如雷掌聲,不絕於耳。
昨天星雲大師圓滿新加坡弘法之行,且於傍晚六時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今起將展開一連四天的系列弘法活動,而備受當地期待矚目的「二○一二年大馬好弘法大會」,也將在二十四日晚間六時假雪蘭莪沙亞南體育館舉行,屆時大師將率領佛光山一百零八位法師,共同出席莊嚴盛大的弘法大會及主持三皈五戒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