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屏東縣霧台山區有一條岩板巷只住了二十三戶人家,卻有如「雕刻競技場」,家家戶戶前的木雕、石雕各具巧思,令遊客讚歎不已。莫拉克颱風讓霧台鄉成了重災區,岩板巷卻毫髮無傷,成為雲端裡最美的一條巷子。
「巷民」杜傳當過霧台國小校長、霧台鄉長,是岩板巷裡最棒的解說員。他說岩板巷一定要親身走一遭,才能體會魯凱之美。
巷子實際長度不過五百公尺,一路陶壺為飾,遊客依循陶壺的指引,繞過了霧台鄉魯凱文物館,就先看到頭目家前展翅的老鷹;再往上,如果看到石板屋前鞦韆,那肯定是包光輝花了六年打造的石板屋。
杜傳說:「在這裡,人人都是藝術家,石雕、木雕就是魯凱族人的生活,。」
巷內國寶級藝術家杜巴男的石板屋,外觀看來質樸,屋內的一切卻讓人震撼,「他的家其實就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而岩板巷裡最吸睛的算是霧台基督長老教會。位於海拔一千公尺山區的霧台經常起霧,很多遊客常在雲霧之間看到教堂而驚豔不已,有人稱之為「山巒中的藝術殿堂」。
杜傳說,這幢教會由當地藝術家合力打造,結合了原住民圖騰與宗教,莫拉克後更成了村民的精神寄託。風災後上山遊客少了,但岩板巷不曾失色,巷民正等著陽光再度造訪這條雲端裡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