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佛教美術 國際研討

觀琛 |2012.11.07
962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報導】由大陸北京師範大學、故宮博物院、藏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辦的第五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有來自德國、美國等地逾八十位專家學者與會。

此次討論會主題「漢藏佛教美術研究」,議題包括漢藏佛教美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遼金西夏與吐蕃佛教藝術的聯繫、遺存的藏傳佛教文物和遺址考察(藏族地區、特別是衛藏和川西近年的考古新發現)、具有漢藏藝術風格的佛教藝術品分析調查、西藏佛教後期藝術風格、元明清時期北京藏傳佛教美術、藏傳佛教文本與圖像、傳世作品及西藏壁畫與雕塑的保護與維修、故宮的藏傳佛教文物等。

從西元七至二十世紀,藏傳佛教藝術持續東漸,與漢地藝術的關係日趨緊密,且風格樣式互相借鑒,形成具有可辨識特徵的漢藏藝術風格,蘊涵藏傳佛教儀軌,脫胎於漢地美學思想而略呈裝飾意味的漢藏佛教造像系統,兩者佛教義理相同,但神靈系統屬於藏傳佛教,背景佩飾則來自漢地系統。

唐吐蕃時期漢藏藝術的交流,是西藏藝術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文成公主入藏途中建寺奉佛的傳說,與後代不同的藏文史書記載,及當地的民間傳說敘述內容,形成藏族聚居區東部特有的漢藏文化氛圍,記錄唐吐蕃時期此一地區漢藏文化交流的勝景。

近年在西藏與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的接壤地帶,出土很多吐蕃時期的造像、碑銘、棺板畫及織物、金銀器等,如在青川藏邊界地區,出土青海玉樹文成公主廟、貝溝大日如來摩崖造像、四川察雅丹瑪紮、仁達大日如來造像等,有明確紀年的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摩崖或石雕造像,與造像相關的藏漢文榜題記載佛與菩薩的名稱,甚至記載了造佛的漢、藏、黨項諸族的工匠人名。

此外,西北地區的青海樂都瞿曇寺是明代漢藏佛教藝術的重要遺存,其中瞿曇殿保留寺院初建時期,即美術史上少見的洪武至永樂時期的青綠重彩堆粉瀝金壁畫,如瞿曇殿東西兩壁《十方如來》和《五十三參》;隆國殿高達數公尺的瀝粉堆金的本尊神壁畫,顯示皇家氣象,殿內原先供奉的八大菩薩造像,現存的蓮花手菩薩收藏於青海博物館,這件作品顯現永宣時期金銅佛造像的絢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