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林育賢
圖/林育賢提供
一位住在宜蘭的小男生,七歲時父親過世了,母親忙著經營水果攤生意,沒時間照顧孩子,就這樣,一直到十五歲,他在不同親友的家中,度過童年與青春期。這種好像卡通《苦兒流浪記》的情節,卻是電影導演林育賢的真實人生。
可是,林育賢沒有把自己當成苦兒,反而化身為《湯姆歷險記》的主角,把那幾年當成探險之旅,樂觀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說,許多人長大後,會花錢出國「home stay」,體驗不同的家庭環境與生活方式,「而我從小就有機會與不同家庭相處,不是很像另一種home stay嗎?」他笑著說。
林育賢從生活中體會到,客觀環境或許很難改變,自己的想法倒是可以改,「與其抱怨,不如想法子從中找到樂趣,開心的去過每一天」。林育賢就是以這種態度,在低潮時找到方向,讓自己從負債一千五百萬的人生谷底,重新站起來。
大學畢業後,林育賢因為電影票房失利,當時才三十三歲,負債竟然超過千萬!為了還債,他接拍各種廣告、商業短片,讓自己更懂得掌握觀眾的想法,終於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翻滾吧!阿信》。
你可能想不到,林育賢小時候借住的每個家庭,無論是長輩或同輩的小孩都很喜歡他,不像卡通裡的孤兒,常被人家當成大麻煩。林育賢在學校的人緣更是好,畢業多年,高中同學還集資包場,請羅東高中師生進戲院觀賞他的《翻滾吧!阿信》。
從融入與觀察,再到傾聽與溝通,林育賢培養出敏銳的感知能力。高中時,他自製錄音帶送給過生日的同學;不少同學感動的哭了,紛紛對他說:「你怎麼這麼了解我?竟然記得這麼微小的事!」這就是林育賢從住在不同家庭的過程中學習而來,讓他懂得體察對方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在意什麼?所以,總是能讓收禮的人感受到他的心意。
就像電影裡的體操選手,他們對於夢想是那麼堅持,跌倒了,再爬起來翻滾;只要你夠樂觀,任何挫折,都會變成幫助你成長的養分。讓自己跟林育賢導演一樣,學著做一個樂觀又不怕跌倒的人吧!本文摘自《未來少年》十一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