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蘭陽溪下游河床粉塵飛揚,宛如大漠。圖/簡榮輝
【本報台北訊】 霾害來襲,環保署發布空氣惡化警訊。台灣各大河川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因值枯水期,加上東北季風吹襲,都出現嚴重揚塵現象,水利署各河川局雖每年花大錢防治,但效果不彰。年年揚塵,民眾年年吃沙,苦不堪言。
水利署從九十八年起開始改善中部地區大安、大甲及大肚溪揚塵問題。大安及大甲溪施作水覆蓋引水工法、大肚溪施作葉脈式水覆蓋工法。其中大肚溪二十公頃葉脈式工法設施工程,在今年蘇拉颱風侵襲時遭沖毀,造成今年嚴重揚塵現象。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長鄭修宗表示,今年將盡速辦理中部河川揚塵抑制工程,並先出動灑水車局部改善,並著手測量揚塵區位。他說揚塵屬自然現象,單靠河川局之力難以完全改善,建議林務局、環保局及彰化縣政府一併投入,才能有效減輕揚塵問題。
雲林縣濁水溪揚塵也「沙」很大,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與居民健康。崙背鄉出身的立委李應元表示,每年十月東北季風吹襲時,濁水溪沿岸根本看不清,整片飛沙走石。
雲林縣長蘇治芬指出,雲林縣每年十月過後揚塵非常嚴重,空氣品質不良,時常造成老人或幼童呼吸道等疾病,尤以濁水溪南岸的鄉鎮為最,保護河岸灘地、大量造林,刻不容緩。
宜蘭蘭陽溪中下游也因河床裸露,季風吹拂,滾滾黃沙沿著河床往上游奔騰而去,宛如沙漠地區的沙塵暴,兩邊河堤旁的民宅門窗紛紛緊閉。
第一河川局局長顏嚴光表示,蘭陽溪揚塵問題存在已久,今年因為颱風帶來山洪沖刷河床,雪上加霜。第一河川局去年編列兩百萬元,在蘭陽大橋下方河床試種狼尾草,成效不錯,但是種植區外的沙害仍然嚴重。顏嚴光強調,今年會繼續向政府爭取更多經費在河床種草。
花蓮縣新城、秀林兩鄉緊鄰立霧溪兩側的居民長年也受沙塵報所苦,嚴重時,霾害甚至影響交通;居民曾多次陳情抗議,但相關單位至今仍無「治本之道」,令民眾不滿和無奈。
立霧溪的沙塵暴籠罩範圍廣大,相距十公里之處也能看到新城村上空的漫天沙塵;沙塵暴也使得能見度受到影響,最嚴重時幾乎看不到五十公尺外的景象。
居民說,風飛沙造成生活不便,他們從小孩等到滿頭白髮都不見問題改善,實在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