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瘦就要動 每周運動150分鐘

 |2012.10.29
143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蕭敦仁指出,減肥失敗,通常是用錯方法。專家建議,維持減肥成果一定要運動,一般每周運動一百五十分鐘,運動後補充優質蛋白質,享瘦不易胖。

國內減重專家蕭敦仁強調,減肥必須從改變行為著手,才可能成功。首先要監控飲食相關行為,接著採用低脂食物,並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可說是維持減肥成果的關鍵。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昨天探討「體重管理過程中之運動策略」,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等人認為,慢跑、健走、騎車、有氧舞蹈、游泳及登山等有氧運動可燃燒脂肪;核心肌群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及蹲馬步的無氧運動(重量訓練)可增加肌肉,運動可塑身、預防肥胖及骨質疏鬆。

既然運動對體重控制如此重要,怎麼吃、何時動才能吃出肌肉量、不長贅肉呢?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崗說,運動完一到二小時內補充雞蛋、瘦肉等優質蛋白質很重要,此時是肌肉合成的好時機。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說,運動好處多,雖然偶爾會發生運動傷害,但只要把握「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原則,建議一般人維持一周五天每天半小時、動到講話會喘的運動量。

劉燦宏說,依國民健康局「台灣健康體能指引」,六十五歲以上、活動量足夠且體力較佳的老年人每周要有一百五十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老年人,建議每天飯後散步,累計每周三百分鐘輕度身體活動量,並注意事前暖身及事後和緩運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