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Andrew Brewerton(中)、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Antoine Leperlier伉儷(右二、一),由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左)及千手千眼觀音創作者楊惠姍(左二)帶領參訪佛館。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與琉璃藝術家、佛館千手千眼觀音雕塑者楊惠姍,日前陪同參加琉璃工房二十五周年特展的友人、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Andrew Brewerton及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Antoine Leperlier,參訪佛陀紀念館及佛光山。
「張毅及楊惠姍有很美的作品在佛館,祂們住在佛館的時間比我們還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眾人相談甚歡,並以一筆字墨寶〈秋月禪心〉贈予張毅及楊惠姍二人。
隨後,一行人由佛館本館執行長有賢法師陪同至普陀洛伽山觀音殿,欣賞楊惠姍的千手千眼觀音作品,楊惠姍佇立在千手千眼觀音前凝視許久。她表示,每次來到佛館心中滿是感恩,感謝大師給予她親近佛教的因緣,透過作品將佛教慈悲與關愛的精神融入其中,讓菩薩的美及莊嚴與全世界分享,未來將會在佛館展出二公尺高的千手千眼琉璃觀音。
談及創作千手千眼琉璃觀音的因緣,楊惠姍表示,一九九六年在敦煌壁畫中看見千手觀音,擔心壁畫有一天會消失,因此決定盡可能以雕塑方式,永遠保存菩薩的莊嚴與慈悲。在製作過程中,她與菩薩接心,悉心揣摩菩薩的慈悲與莊嚴,以睡眠換取時間,短短一個半月完成五公尺高的千手觀音。楊惠姍謙虛的說:「這是菩薩本身的美與慈悲,以及夥伴們所共同成就,一生沒幾次機會能共同為一件事努力,願將成果分享給全世界,這是最大的福分。」
「佛館是眾生所願,托賴大師一生的法緣,終於在娑婆世界有永遠的聖地。」張毅說,佛館的存在,證明世界永遠充滿法喜,證明巨大的工程在大師的堅持下得以完成,實為鼓勵人間向上的榜樣。
Antoine Leperlier說:「看見楊惠姍作品,不論她是佛教徒或是藝術家,都將作品做最完美的呈現。」他認為,在教堂裡的神是痛苦的,但在佛館的菩薩是傳播快樂,佛館與傳統寺院不同,生活化及人間化讓身為基督徒的他,沒有壓力的參訪,很自在融入其中。
Andrew Brewerton則說,佛館特別之處在於百年開啟一座的地宮及供奉佛陀真身舍利,可謂二十一世紀的特色建築。他在讀完張毅所著《不死的力量》,再親眼目睹楊惠姍的千手千眼觀音作品,感受到她為觀音付出的心力,能將敦煌佛教與琉璃結合,實在是了不起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