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生平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II, 1825-1899年)不僅承襲父親老約翰.史特勞斯對圓舞曲的發揚,並大力創作,甚至將這股潮流推展到歐洲各地;著名的作品有: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藍色多瑙河》、《皇帝》;還有輕歌劇《蝙蝠》、《吉普賽男爵》。
圓舞曲《藍色多瑙河》
(Blauen donau Waltz)
在奧地利,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一定會出現《藍色多瑙河》這支曲目。紳士翩翩地向淑女們邀舞,成雙成對地滑入舞池中,在優雅歡樂的氣氛裡掀起這一年的序幕。
這首圓舞曲不但是小約翰.史特勞斯最有名的圓舞曲,它的重要性以及受歡迎的程度,更是讓奧地利人將其視為第二首國歌呢!
波光瀲灩的多瑙河靜靜蜿蜒於歐陸蒼翠的土地上,那是一八六六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落敗,整個維也納籠罩著一層陰霾。正在多瑙河上泛舟的小約翰.史特勞斯感受到市民低落的情緒,於是決定以充滿母愛象徵的多瑙河為題材,寫一首光明歡愉的曲子來鼓舞士氣。
湛藍的河水、河畔的綠地、遠處蓊鬱的森林,以及多瑙河美麗的傳說,讓史特勞斯的靈感就像水流般清晰流暢,很快便完成了男聲合唱《藍色多瑙河》。
但聲樂版的《藍色多瑙河》剛發表時並未受到重視,之後他以管弦樂的方式重新詮釋此曲,並親自指揮演出,果然一炮而紅,從此席捲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排行榜,歷久不衰。
小行板的序奏緩緩響起,弦樂輕柔的顫音象徵清晨河面氤氳薄霧,接著號角與笛音驅逐了晨霧,在漸強的樂聲中河面灑上了金色陽光,展開多瑙河畔快樂明亮的一天。隨後五個小圓舞曲陸續登場,第一圓舞曲的主題旋律是全曲的靈魂所在,它朝氣蓬勃的生機帶來了樂觀的精神;第二圓舞曲以柔和之姿撫慰人心;第三圓舞曲歡樂淳樸,跳躍的旋律有如村民的舞蹈;第四圓舞曲延續了幸福的氣氛;第五圓舞曲將舞池中旋轉的身影帶至高潮,然後主題旋律依次響起,在歡樂滿人間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藍色多瑙河》洗淨戰爭帶來的煙硝塵灰,其湛藍輕輕流過愛樂者的心,一如母親般教人們記起歡笑的美好:燈火已照亮大廳,樂聲也即將揚起,跳舞吧!拋開所有的煩惱不安,跳舞吧!
弦外之音‧音樂家語錄
其一:史特勞斯的好友布拉姆斯剛步出《藍色多瑙河》發表會現場,他說:「那段旋律實在太美了,真可惜那不是由我寫出來的作品!」
其二:樂評家漢斯利克也接著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海頓所寫的奧地利國歌已經夠美的了,但是現在我們又多了一首,那就是《藍色多瑙河》。」
(摘自華滋出版‧《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