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日晴
那天,我以簡單的會話測試小強的英文程度,他竟用台語回答:「我不會說英文啦!」如今全心補救中文,英文卻隨時間的消逝也遺忘殆盡,這兩頭空的結果,應是小強父母當初所始料未及的吧。
小強小班時就讀以全美語為號召的幼稚園,進入小學後,因中文拼音、書寫跟不上同儕,基本功的不紮實導致出現學習障礙,嚴重的適應不良使得他對上學興趣缺缺,消極的抵抗便是以上課睡覺及作弄同學為樂。
小強的癥結在於銜接上的落差。全美語班向來標榜「No Chinese」,但一般的幼稚園在幼童大班時即開始教授注音符號,進入小一後僅約略複習便不在此多所著墨。學校老師雖明瞭小強問題所在,但全班學生人數高達三十五名,要個別因材施教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小強個性頑劣,軟硬皆不吃,老師無計可施之餘,只好把他當成隱形人般地放牛吃草。
父母皆為上班族,安親班遂成為搶救小強功課的救火隊。據悉他小一上學期便已換過三家安親班,下學期經人介紹,在本班落腳。
每回交通車抵達門口,打開車門的一剎那,告狀聲便此起彼落,內容總是「老師,小強扯我的辮子!」、「老師,小強搶我的包包!」除了要課輔老師一對一監督,一筆一畫重新學寫字,還得半哄半騙複習落後的進度,並得留意他的舉動,免得他假借名義跑去遊戲場玩耍或弄傷同學,如此耗費精力的差事,令安親班主任忍不住說:「如果一開始就把他送去讀美國學校,情況會不會改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