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 林智信愛鄉土 刻出信仰情懷

郭書宏 |2012.10.22
2028觀看次
字級
圖為版畫作品〈布馬陣〉。 圖/林智信、歷史博物館提供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一如往昔,版畫家林智信在台灣鄉野間揮灑畫筆、手握刻刀,他的一筆一刀,詳實記錄著台灣逐漸消失的人文景觀,從生動熱鬧的舞龍、廟會、迎親圖,到描繪民間信仰的八家將、千里眼與順風耳,更有鄉土的農婦、牧童、灌蟋蟀,以及迤邐而行的台灣水牛等,將台灣的人文風情融入禪意,並與這塊土地意象緊密相連。

一向擅長描繪台灣傳統民俗風貌的林智信,自幼生長於距離台南市區十多公里的歸仁鄉。六、七十年前的台灣農村,看不到機車、自用轎車、機械農耕機,滿山遍野盡是綠色一片,環境既靜謐又不受汙染。而一切景緻也都刻畫在林智信的畫頁裡,展現他濃郁的鄉土情懷。

廟會民俗 啟發創作

什麼原因啟發了林智信的版刻創作之路?「是傳統廟會與紅龜粿!」林智信說,孩提時期,他就喜歡在廟會中,詳細觀看道士們在木刻板上拓印符令及告示之類的印刷品;有時也到製作餅粿的「餅仔店」,觀賞各種不同祭品上,經過師傅用圖騰和吉祥喜慶字樣鏤刻的印章,駕輕就熟的蘸印紅的、綠的印染顏色,以招徠顧客的選購。

林智信回憶,農業社會的民俗文化,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些「紅龜粿」來祭拜神明、祖先,為分別「紅龜粿」的餡料是甜或鹹的,必須靠木板雕成的粿模壓印來分辨,若是壽龜圖形的粿餡是甜,壽桃圖形的粿餡則是鹹,「那時就深受紅龜粿壓印出來的圖形所吸引,於是開始鑽進版畫的世界。」

初試啼聲 大受歡迎

真正動手做版畫,是在小學二年級時。林智信說,一次放羊時,他將羊隻拴在木棉樹幹上,突如其來的雷雨交加,使羊群驚慌不已,奮力強拉頸上的麻繩,造成樹上刺瘤紛紛剝落,於是他撿拾了幾個刺瘤回家,用小刀刻出圖形,沾上印泥蓋在紙上,完成生平第一張「木刻板印」畫;沒有想到拿到學校後,受到同學的好奇與讚賞,更增添了他對木刻版畫的喜愛。

由於從小家境經濟拮据,家人雖曉得林智信有美術長才,卻無法提供他更好的材料來學習畫作,因此他自台南師範藝師科、師專畢業後,白天要兼差教授四個學校的美術課,維持家計,而自己最喜愛的版刻,只能留到夜深人靜,家人都已熟睡時,才能馳騁於自己的畫作天地裡。

宗教民俗 鄉土熱愛

版畫創作對林智信來說,是一種對藝術浪漫的初衷、也是對生命莊嚴的誓約。早年作品,他以小品黑白木刻為主,一九七○年到八○年中期,轉為油印木刻套色版畫,一九八五年以後則鍾情木刻水印。他說,創作的手法雖然歷經三階段的轉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鄉土的熱愛,寶島台灣的鄉土、民俗與宗教文化,永遠是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創作題材。

林智信四十多年的版畫創作,其作品陸續入選十個國家的國際版畫展,奠定在全球版畫界的地位,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自勉續向高峰山巔攀躋,「今世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是前世修來的福分,要知福惜福,認真專注投入這份工作,使作品更具禪意,融入天人合一,才不辜負上天的恩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