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永建國小,台北市環保局利用校園內的地下水監測井上自然課。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環保局利用十八口地下水井監測全市地下水質,如今更首創與十一所擁有水井的學校合作,將水井變為自然課的教材,以生動活潑方式,教導國小學童檢測地下水的水質與水位。
北市環保局表示,北市轄內設有地下水監測井的國民小學,目前已有三校辦理結合自然課程,預計有超過五百名以上學童參與。自然課程包括「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輕鬆學」、「土壤整治機器人大冒險」、「校內地下水監測井實地體驗」及「有獎徵答滿載而歸」等系列寓教於樂活動,已陸續於本月一日展開。
吳盛忠說,透過與國小自然課程結合,以趣味動畫觀賞及地下水監測井實地解說等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童了解土壤及地下水資源的珍貴。
實踐國小六年級生林冠廷說,可以到戶外上自然課很有趣,以後會多關心地下井的水質。同校小六生王紹筠說,她從課程知道水的酸鹼值、導電度,並且得知地下水若汙染,會影響農作物,人喝了也會因此生病。
環保局呼籲,土壤和地下水一旦受汙染,恐影響民眾健康及土地交易價值,且需花費龐大時間與金錢整治,因此積極宣導「預防重於治療」觀念,加強推動全方位教育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