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天宣布「國中活化教學列車」啟動,自即日起,每周推薦一位優秀的國中老師發表活化教學的理念及課程實施情形,鼓勵教師激發學生好奇心,運用豐富、趣味的教學策略,設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之活動。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到校協助拍攝老師實際教學情形,並製作成五到十分鐘的「微電影」上傳至YouTube,期望透過教學實務分享,引領全國教師有如親臨教學現場。
教育部長蔣偉寧說,活化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活化教學列車要開到全國九百三十三所國中(含高中附設國中部),讓每所學校都有好的教學典範。
第一部活化教學影片由台東縣立寶桑國中老師楊惠如示範教學。她兩年前開始進行活化教學,把PR值三十五以下程度的學生,教成會主動報名科展、並且在全國科展得到第二名好成績。楊惠如表示,透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就能開拓孩子的視野,學生的努力就會被看到。「五十九分的孩子,成就九十五分的老師」,楊惠如老師說,每個學生都不應被放棄,老師只要用對方法,都能幫助每個孩子適性學習。
台東地區PR值三十五以下的孩子占了八成,楊惠如的班上有三分之一學生學習有困難。剛上國一時有五、六人連ABC都不會,一半以上不懂KK音標。兩年前她嘗試「協同學習」,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透過閱讀、專題研究及上課多用問答等方式,讓孩子不斷動腦筋。
透過活化教學,她的班級這學期第一次段考社會科平均成績九十分以上,其他全年級只有一個班平均及格。因為學生變得主動學習,紛紛要求想參加科展,讓教國文的楊惠如很傷腦筋,因為她除了挑計畫書上的錯字,其他幫不上忙。結果學生自己上網找資源,利用放學後的時間以及假日動手做實驗,以「芒草造紙」贏得全國科展第二名。
「只要讓孩子覺得『我可以』,PR三十五的孩子也可得到成就感。」楊惠如說,沒有什麼比孩子願意主動學習更重要,只要孩子想做一件事時,就會積極主動投入,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蔣偉寧勉勵全國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地精進、創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系統性的引導他們深入學習,落實活化教學計畫,達到「型塑五育均衡、適性發展、多元評量之理想國中教育圖像」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