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說開頭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就是:「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套用在競爭或作戰上,可以改成這樣:「成功的理由都一樣,失敗卻各有各的原因。」
成功,除了先天上的優勢和後天的努力之外,難道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條件嗎?
唐代大將李靖在與唐太宗討論戰爭問題時,曾經感慨的說:兵法「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
「致人而不致於人」這句話出於《孫子兵法‧虛實第六》,「致」是招致、引來的意思。全句是說兩軍相鬥,誰先失去行動主動權,誰就面臨失敗的危險;可見善於作戰的人,當務之急是掌握主控權,全面掌控敵人而不為敵人所掌控,這就是致勝祕訣!
〈虛實第六〉曾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公開讚許為兵法十三篇中最精采的部分,至於如何做到「致人而不致於人」呢?主要關鍵在於取得優勢,靈活主動的擺布敵人。
怎樣拿到戰場上的主控權?為什麼戰場上成功的人只有少數,有些人付出最少卻得到很多?孫子告訴我們,遊戲規則就在於「恩威並用」,才能全面掌控!
孫子談到如何擺布敵人,他要我們用「以利誘之」的手法:利用敵人的貪念,讓他得到他想要的,這樣他就會上鉤並走進你預設的圈套裡乖乖就範;如果不想讓敵人打擊你,則可以「用兵力威脅他」,或利用他的恐懼,讓他不必面對他所害怕的,這樣他就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逃之夭夭(但是以勢力壓迫不情願的對象,代價不小)。
總之,戰爭是一場完美的布局,唯有一切在你的掌握之中,勝利不只「可知」,也才是完全「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