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爸爸其實還活在我們身邊」,器官捐贈者家屬司小姐,在感恩會活動上致詞時哽咽表示,父親是腎臟病患者,苦等不到換腎的機會,最後卻因交通意外過世,家屬按其遺願,捐出器官,遺愛人間。
五十四歲的司先生五年前罹患腎臟病,開始洗腎,幾年來一直期待換腎,卻始終等不到捐腎者。司小姐的妹妹向醫師表示,希望捐一顆腎給父親,經醫師評估並與家人討論後,決定作罷。
司小姐說,爸爸提到切身感受等待器官捐贈的苦,希望過世後將自己的器官捐出,幫助更多生命重獲健康。今年初父親因車禍腦死,家人百般不捨,還是尊重其意願,將能捐的器官包括肝臟、心瓣膜、眼角膜、血管及骨骼全數捐出。
「台灣是很有人情味的國家,但器官捐贈比率卻非常低」,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說,據衛生署統計,每年約百位捐贈者,但等待器官的患者卻有六千六百多人,相差懸殊。
十二月衛生署招開器捐會議,龍藉泉將建議器捐應比照捐血機制,將器捐者的三等親列為器官移植排序的第二順位,可優先接受器捐的資格,盼藉以提高器捐率。
台北榮總護理師廖麗鳳表示,有器捐意願者,應及早告知家屬,或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避免意外發生時,家屬面臨難以取捨的局面。
台北榮總昨舉辦「一○一年器官捐贈感恩會」活動,近七十個家庭,一○五位捐贈者及受贈者家屬參加。除了音樂演奏,也藉獻花及寫卡片感念器捐者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