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詩話】蘇李五言奠漢詩 蘇武李陵

吳東權 |2012.10.11
4313觀看次
字級

《詩經》中的詩歌,大體都是四言一句,過於短促,韻律也難抑揚,於是接著有了五言詩,釀成建安、正始、太康幾個大詩潮,淡化了漢賦時代的文體,這時,蘇武、李陵、枚乘的五言詩受到重視,鍾嶸《詩品》和蕭統《文選》中列舉李陵的:「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等詩,遂成了大家注目的焦點。

李陵(?─西元前七四年),漢朝李廣的孫子,甘肅人,勇騎射,奉命率軍與匈奴作戰,孤軍深入,戰敗投降,漢朝夷其三族,使其心懷國仇家恨,老死異鄉。

蘇武(西元前一四○─前六十年),陝西人,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達十九年之久,誓不屈服,至西元前八十一年方獲釋回。

蘇武歸漢時和李陵在匈奴會面告辭,吟詩贈別,他們的詩,均採五言一句,號「蘇李詩」,開啟了五言漢詩的濫觴,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離別詩」具有莫大的影響力。

根據《文心雕龍》載有蘇武詩四首;《古文類聚》載有李陵與蘇武詩三首;答李陵詩一首;別李陵詩一首;《古文苑》錄別詩八首。

在「蘇李詩」中,以李陵贈蘇武之訣別詩常為人所樂道,如「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眼看蘇武就要返回故國,而自己卻滯留蠻邦,有國歸不得,歸去已無家。那種心情,任何人也無法平靜下來。

最令人心酸的是李陵那首〈有鳥西南飛〉:「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

看著大鳥往西南飛,自己想寄託一些彩牋,都被大鳥婉拒,那種無奈無助的心情,該是多麼失望!

李陵送別蘇武的詩中,含蓄而悲愴、欲哭而無淚,如:「浮雲日千里,安知我心悲」、「爾行西南遊,我獨東北翔。猿馬顧悲鳴,五步一彷徨」、「萬里遙相思,何益心獨傷」、「戎馬悲邊鳴,遊子戀故廬」、「身無四凶罪,何為天一隅?」

多少怨尤、多少懷念,都藉詩句隱約流露出來,可以想像得到李陵當時的心境。

至於蘇武答李陵的詩,也有不少感人的佳句:「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他有一首別李陵詩,載在《初學記》卷十八中:「二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恨切中懷,不覺淚沾裳。願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詩中拳拳之意,對李陵慰勉有嘉,讀來覺得情感洋溢,充斥詩中。

但是,這些蘇李詩,因為年代已久,有人以為並非出於蘇武、李陵之手,而是後人代為擬作的,鄭振鐸《中國文學史》第八章〈五言詩的產生〉中說:「五胡亂華之後,中原淪沒,衣冠之家對蘇李的境況,寄予同情,六朝人士便在有意無意中為蘇李製造了許多著作。」

因此肯定五言詩不是發生於景武之世(西元前一五六─前八七年),而說在漢成帝時(西元前五一─前七年) 有五言童謠流行:「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

意指在蘇李之前,五言的詩式,巳經在民間流傳,後來文人,只是藉蘇李之口,代為吟詠幾首互贈和對答的五言詩,以抒塊壘,因為蘇李的名氣很大,事蹟特殊,自然很容易就引起共鳴了。

姑不論那些五言詩是出自何人,其對後來漢晉詩風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