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抱著刻有自己畫像的月琴,推廣恆春民謠。圖/翁禎霞
【本報屏東訊】代表屏東恆春半島的月琴,近來結合地方藝術家的燒畫,更像一件藝術品,成了觀光客的最愛;在半島推廣民謠的陳麗萍,帶著燒有自己畫像的月琴,跑遍半島的學校及社區,只為了讓恆春民謠發光發熱。
恆春思想起民謠促進會理事長陳麗萍,日前帶著月琴到屏東市參加社區成果展,猶如藝術月琴的代言人,現場彈唱了起來,每一把結合燒畫與歌者故事的月琴,立刻吸引觀眾目光。
她原本在恆春國小帶兒童樂隊,剛開始並未接觸民謠;幾年前工作遇到瓶頸,她才驚覺「即使是音樂,也要有根」,她從自己家鄉的恆春民謠找到了出口,開始著手蒐集民謠資料,也帶著月琴到各校推廣。
屏南區社區大學與民謠促進會近年結合了地方藝術家,把燒畫與月琴結合,讓月琴更像藝術品;有人在月琴上刻上心事,也有人燒自己的畫像。藝術月琴推出後受觀光客喜愛,月琴結合音律、燒畫,可用耳朵和眼睛同時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