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上周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主持、佛光山屏東講堂住持妙璋法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覺多法師與國際佛光會輔導法師有容法師,分別就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近千位信眾分享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修持法門。
覺多法師引用達摩祖師的智慧法語來說明,世間諸寶以「法寶」為最,心中有法寶,才有智慧去分辨善惡。並以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解開大家在行佛上,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建寺、度人無數,是否有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你心有所求、功德有漏,因此,了無功德。」另一精采公案,則是二祖慧可大師向達摩祖師請益安心法門,達摩祖師用「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這兩句話,來說明世間一切緣生緣滅,皆起於心念。
以圖表說明「二入四行」的有容法師提到,「二入」是指理入與行入,理入是理論、解門,行入是實踐、行門,要不斷地聽聞與驗證佛法,才能增長正知正見。「四行」則是達摩祖師所悟,因應生活困境的四種妙方,分別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隨緣行」是以一分平常心來與大家結緣;「無所求行」是指不在貪欲上追求,「稱法行」則是將六度波羅蜜落實於生活中。
從病苦中發揮生命價值的妙璋法師談到,佛法要能解行並重、理事圓融,並以信、解、行、證為例,來幫助大家了解「四行」,例如:報冤行是指遇到不如意時,要了解一切皆為過去業緣而心甘情願,學佛要能信心堅定,信佛、信法、信僧與信戒,方能開啟智慧、圓融人生。
覺培法師說明,聽經聞法是解門,將佛法運用於生活是行門,遇到境界,要去思考自己是否有真正了解佛法?如何以慈悲心來化解問題?
在人間佛教的修持方面,「報冤行」的實踐,要能感恩對方示現境界,成就自己修忍辱波羅蜜,並分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生最感謝的就是苦難,因為有苦難,才能讓自己轉化心念、提升道心;「隨緣行」是面對一切因緣,要以平常心來隨緣;修「無所求行」,方能因心無所求、無欲則剛,而能無懼;此外,在生活中,離不開「稱法行」,以排椅子為例,若能觀想每張椅子皆為蓮花座,並以一分供養心,來祝福大家在聽經聞法中開悟、解脫,將會做得非常歡喜。
最後,法師分別以《佛光菜根譚》形容達摩祖師所悟的「二入四行」,妙璋法師分享,證悟的境界是沒有憂悲苦惱的情緒、沒有得失成敗的念頭、沒有拘束障礙的困惑、沒有生老並病死的感受;覺多法師分享,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當下不在他方淨土,而是內心一念;有容法師則分享,以牛糞心看世,都是臭穢汙濁,以菩薩心看人,都是莊嚴顯現,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