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部分地區人家煎草藥,一般不用藥鍋,認為買藥鍋會招來災難疾病,因此,常借用或找其它東西代煎。
在陝西旬陽一帶,就流行偷藥鍋風俗。這個地方,若遇患病者需要煎藥時,就不願向長久患病,備有藥鍋的人家借,怕借藥鍋時,連病也借來了。所以常常採用「偷」的辦法,用完之後,再悄悄地歸還。
丟了藥鍋的人家,不但不發怒、不尋找,反而喜形於色,認為藥鍋被人偷去,自己的病就快好了。如果藥鍋又送回來,反而覺得不愉快。
在山西晉南一帶,藥鍋則只能借、不能還。因為有藥鍋的人家,希望家人身體健康,不再使用藥鍋,別人可借走,但不能再送回。借藥鍋的人家,煎完藥後,就把藥鍋放在自家,再等其他病家借走,這樣,藥鍋就變成公用的,時間長了,也不知究竟放在誰家了。
有的地方也有還藥鍋的習慣,但送回時,藥鍋內須放錢或食物,以表示吉利與謝意。
在閩南地區,有些經銷陶製品的行業,因當地人忌諱「藥」字,總把藥湯說成「茶」。
中華民族多元,風俗民情特色多,在高度都市化的現代,仍能保有傳統風俗,更顯樸實與珍貴。
(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