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生平
音樂神童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年)可說是古典音樂界中的傳奇人物,他的才華和天分至今仍無人能敵。在他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中,他創作了六百多首作品,無論是在歌劇如:《費加洛的婚禮》、《魔笛》等,或是在交響曲、奏鳴曲如:《朱彼特交響曲》、《鋼琴奏鳴曲》上,都讓後世的愛樂者極度喜愛、傾心不已。
《弦樂小夜曲》第十三號
Serenade No.13 in G Major
莫札特共寫了十三首弦樂小夜曲,這首 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十三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受歡迎的程度,幾乎可稱為「古典樂裡的流行曲」,甚至是「古典樂裡的芭樂曲」了。
這首《弦樂小夜曲》由四個樂章組成,是一首十分純粹的弦樂合奏曲,通常由弦樂四重奏來表現。

第一樂章(快板)是活潑明亮的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由問答句開始,充滿睿智;第二主題則優雅抒情,洋溢歡樂的氣氛。第二樂章(行板)最適合在夜晚為情人們演奏,是一首十分甜美的浪漫曲。
第三樂章(小快板)加入了奧地利民間舞曲的元素,仍然保持愉悅的美感。第四樂章(快板)是輝煌亮麗的迴旋曲,彷彿描寫一群孩童無憂無慮的嘻笑玩耍,在漸快的速度下,終曲完美堆疊出高潮,最後回到一個和諧圓滿的尾奏。
這首小夜曲完成於一七八七年的夏天,在那一個滿天星斗的夜晚,貴族男女們細聲閒談、品嘗著美酒與甜點,而這時,一旁演奏的小型樂隊,正輕快地呈現這首曲子。
或許當時沒有人細聽這首曲子的完整旋律,也不會有人研究這是快板、慢板什麼曲式。但這些貴族們愛死了從樂團手中流瀉出的溫暖音符,空氣般輕盈的旋律是他們的氧氣,就像現代人舉辦PARTY少不了的鄭秀文電音舞曲。
天才如莫札特,把一首供上流社會消遣用的夜曲,寫成了鑽石般永恆璀璨的名曲,他的睿智與美感也都寫在這首曲子裡了。
莫札特無意的創作,總能成為古典樂領域裡的典範,其形式與內容無可挑剔的完美,讓後代無數弦樂作品以之為標竿,更讓無數熱愛古典音樂的樂迷們,能時時瞻仰莫札特無所不在的魅力。
弦外之音──小夜曲
一直到音響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一邊吃著晚餐,一邊聆賞音樂,除非請一組樂團專門為你演奏。在十八世紀,國王乾脆就自己養一個樂團,他供團員們薪水與食宿,團員們則一整天為國王製造應景音樂,像一台隨傳隨到的巨型音響。
想像一個浪漫悠閒的夜晚,達官貴族們聚集在宮廷花園或宴會廳裡,輕鬆歡樂的氣氛少不了音樂的陪襯,於是作曲家便負責為這個宴會場合,寫作一曲又一曲甜美不擾人的「小夜曲」。
一個典型的小夜曲通常有四到五個樂章,作曲形式自由,可以是奏鳴曲、舞曲、進行曲或輪旋曲等。在結構與內容方面,很少人會在用餐場合播放氣勢磅礡、晦澀陰沉的音樂吧?想當然爾,小夜曲的本身即是輕快悠揚,像一道甜甜滑滑的香草乳酪。
而小夜曲所使用的樂器,若在餐廳裡,適合以弦樂四重奏呈現;若是置身戶外小花園,一隊木管樂器的聲響會有絕佳的效果。
下次若在某個場合享用餐點,當耳邊傳來優雅氣氛的小夜曲時,不妨試著將時空拉回十八世紀的宮廷晚宴,想像在當時,一曲曲天籟就這麼流瀉出來……
(摘自華滋出版‧《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