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班(1602-1671),字定遠,號鈍吟老人,江蘇常熟人。與兄馮舒齊名,時譽「海虞二馮」。屢試不第,入清未仕,座哭如常,人諷「二痴」(以其行二故)。明末清初,常熟虞山為東南詩壇重要流派,時稱「虞山詩派」,以錢謙益為領袖,門徒有馮舒、馮班、瞿式耜,錢曾、錢陸燦及吳曆等。
馮班論詩反宋嚴羽《滄浪詩話》「妙悟說」,主性情,入於溫柔敦厚。又以學古為高格,見〈馬小山停雲集序〉:「不善學古者,不講於古人之美刺,而求之聲調氣格之間,其似也不似也則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芻狗,徒有形象耳。」學古是學美刺諷諭,不是學聲調格式。
另,《鈍吟雜錄》卷五倡「隱秀之詞」:「詩有活句,隱秀之詞也。直敘事理,或有詞無意,死句也。隱者,興在象外,言盡而意不盡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詞,意象生動者也。」大抵仍是重含蓄婉曲,意象豐盈這類。有《鈍吟集》、《鈍吟雜錄》、《鈍吟書要》和《鈍吟詩文稿》等等。
見其〈朝歌旅舍〉的孤矜離索:「乞索生涯寄食身,舟前波浪馬前塵。無成頭白休頻歎,似我白頭能幾人。」「朝歌」位河南省北部淇縣,殷商紂王建都於此,改名朝歌,古代姓氏重要發源地,約是六十一個姓氏來源,如林、衛、康、商、常、寇、孫、鮮于、淩、石、宋、樊、冷、殷等等。
首言乞討生活,寄食他人,隨舟馬飄零,見浪湧塵揚。後言一事不成,白頭華髮,不需頻頻嘆息,世間白頭如我者,能有幾人呢。首二句悲傷自怨,後二句寬慰自達,雖然情緒周折,卻能求全忘毀。
另,〈題友人聽雨舟〉以題畫洩明亡之恨:「篷窗偏稱掛魚蓑,荻葉聲中愛雨過。莫道陸居原是屋,如今平地有風波。」
首二句言畫裡船窗竟然稱適晾掛蓑衣,船翁披著蓑衣,聽雨勢點打蘆葦,靜謐中等待雨歇。「篷窗」,船窗之意,見清‧曹寅〈北行雜詩〉:「日氣挾飛燕,篷窗晚食時。」「偏」與「愛」二字可見其樂在陶情賞畫之中;後二句言不要以為平地才是家,那裡才正起風波。起勢從容,收尾警策,遠亂懷憂之情,深而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