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縣重金蓋劇場 猶如石田種花

誠敏(台中市/自由業 |2012.09.20
575觀看次
字級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編列的四百億元永續發展基金,花蓮縣政府打算花三十五億元,蓋兩座國際級劇場。

依據花蓮縣政府日前公布的花蓮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初稿內容,打算於第一期四年時程內,編列二百四十三點五億元預算,其中觀光建設占百分之五十二,相較之下醫療、教育、改善原住民生活環境等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卻僅占其中的百分之二至三。

引發爭議的國際觀光劇場案,將蓋在立霧溪出海口南岸的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設有二百七十度旋轉舞台,以演出原住民歌舞劇為主。

此外,還編列三億元,在豐濱鄉靜浦部落蓋山海劇場及三處展演舞台。支持的觀點強調,若能興建前述藝文和娛樂場所,應可替花蓮縣民增加就業機會。

筆者認為,在花蓮縣興建國際級觀光劇場決策,猶如希望在石田上種鮮花。恐怕只會破壞花蓮好山好水生活情調,淪為另類難以收場的蚊子館。

表演藝術業榮枯是整體文化生態的一環,若從表演藝術史和社會轉型變遷過程觀之,興建劇場、音樂廳等精緻藝術創作展演場所需求,是人口多的城市聚落型態出現和工商服務業興盛的產物,有消費市場需求,方才可能刺激政府或民間從事相關的公共建設投資,扶助表演藝術與相關行業生存發展。

花蓮縣乃至台灣東部既缺乏藝文創作展演消費人口,也缺乏質和量都夠專業水準的藝文創作專業團體。

由於客觀條件先天不足,日後將難以維持這些展演場所正常營運,把商機寄託在外國及陸客之可行性更是堪虞。

花連縣政府的構想,恐怕又淪為需要中央政府出面收拾殘局,更與內政部正在推動的「滅飛」方案背道而馳。

文化乃長成,而非硬生生嫁接移植產物,要能可大可久永續經營,打造軟體比硬體更重要。筆者愚見以為應先以培養國際級水準的創作表演團體為先,然後再談是否要在花蓮蓋國際級的藝文創作展演設施。

鑑於政府資源有限,這些基金宜優先用在改善在地人民的醫療照護、國民教育、提升原住民生活環境品質與觀光產業等項目為先。籲請財力窘迫的花蓮縣政府,切莫打腫臉充胖子,把錢花在刀口上。



誠敏(台中市/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