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左)到場欣賞畫作,並贈一筆字墨寶「吉星高照」予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中),右為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心即、陳昱臻大樹報導】二度至佛光山參訪的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帶領「文化創意產業暨書畫藝術交流團」來台參訪,十七日由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人陪同,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拜會星雲大師,大師率領僧俗二眾與佛館服務人員熱烈歡迎。
陳雲林回想二○○二年時,兩岸關係走在危險邊緣,大師站出來振臂高呼「兩岸都是一家人」,要和平相處,並自西安法門寺安排佛指舍利來台供奉,當時的情景緩和了兩岸緊張氣氛。
大師提及,中國幾十年來經濟成長輝煌,原因在開放,開放的社會可以讓民眾表達意見、互助互愛,便能成長。「宗教對兩岸和諧往來貢獻很大!」大師指出,佛指舍利來台時,大家不分大陸人或是台灣人,在佛陀前面,人人禮拜、平等。遺憾的是,目前台商到大陸設廠,可擔任董事長、老板;但台灣到大陸建寺卻不能擔任住持,「佛門有法派,換住持會亂法統。」希望台灣可以到大陸建寺院、當住持,互相多開放、多交流。
江丙坤則感謝大師與佛光山的熱誠接待,他表示,推動兩岸和平總有不同的聲音,「感謝大師一直鼓勵我們勇往直前,做好工作。」他認為,這次訪問團到台灣,發現台灣保存許多中華文化,而兩岸合作就是優勢,大陸有硬實力,台灣有軟實力,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表示,「佛教是勸人為善的,推動社會的祥和,大師一直念念在茲的,就是兩岸人民是否能享受安居樂業的社會、擁有幸福的生活。」
隨後大師致贈佛陀紀念館紀念冊郵票、《前進的思索》套書予陳雲林及江丙坤;陳雲林亦回贈書畫;大師偕陳雲林等人參觀「地宮還原館」、「少數民族服裝展」、「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佛陀的一生4D動畫」等。當參觀「少數民族服裝展」的「赫哲族魚皮服飾」時,陳雲林透露,曾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因此對於居住在黑龍江的赫哲族感到特別親切。
徐悲鴻之子感佩大師智慧
行程中「文化創意產業暨書畫藝術交流團」,特別安排書畫家在禮敬大廳二樓現場揮毫、作畫,進行文化藝術交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到場欣賞畫作,並贈陳雲林一筆字墨寶「吉星高照」。
書畫團團長王富卿表示,很高興拜會景仰已久的星雲大師,交流中國傳統藝術,很歡喜留下墨寶,獻給佛光山和星雲大師。
「來到佛館,就像作夢一樣,但看見師父老邁、眼力退化,頗感心酸。」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史國良(慧禪)是星雲大師弟子,他以山水畫「慧禪和尚賞竹圖」,畫中慧禪法師正欣賞佛光山麻竹園的麻竹,以表對佛光山故地重遊,悲欣交集之情。他談及,十五年前追隨星雲大師出家,一直想做個畫僧,希望以繪畫形式弘揚佛法,但遭遇重重困難,「我相信有個信念在心裡,就能一直走下去。」他讚嘆大師的睿智,在多年前即開啟兩岸先行工作,感謝大師對兩岸文化交流的貢獻,他希望能跟上大師腳步,為中國文化做更多貢獻。
「中國近代繪畫之父」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揮毫寫下「知足是消除慾望的妙方,感恩是擁有道德的法門」及「笑容是世間最美的色彩,讚美是世間最好的聲音」兩句《佛光菜根譚》,他認為這是從事藝術工作者應該學習的至理名言。「每次回宜興,一定要到大覺寺,感受大師的魅力與教誨。」徐慶平的故鄉在宜興,從事書畫教育的他,十分感佩大師把佛法以最樸實的話語,用大眾皆能明白的方式,教導為人處事的道理,「這點讓我覺得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