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調高外勞比率問題是行政院、勞委會三大爭議之一,行政院官員透露「有解」,將在院長陳冲宣示不影響本勞就業大原則外,再加「排惡條款」等機制把關,以保障本勞就業權、嚴防惡劣企業濫用。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昨天也表示,贊成台商回台投資時放寬外勞比例至百分之四十。
官員指出,調高外勞比率目前僅剩細部規畫及開放項目、產業別等,仍待勞委會、經建會等相關部會研議、協調,如一切順利,可望在本周或下周確定整套方案,應可趕上陳冲「九月底前提具體行動方案」的要求。
官員透露,其他已有初步共識的重點包括:確定「一體適用」,即若外勞比率鬆綁,不只大陸台商,其他各地台商甚或本國企業均可適用,以免引發「獨厚返鄉鮭魚」負面效應,「但宣傳對象主要仍是有意轉東協、大西北投資的大陸台商」。
另外,聘雇外勞最高比率也有可能破百分之四十的預估數字,以增加投資競爭彈性;昨天政務委員管中閔也「露口風」,指比率「突破」百分之四十的相關方案,「完全不傷害台灣人的利益,而且是創造台灣人利益」。
為免影響現有本勞,管中閔強調,產業外勞比率不是從現有廠商放寬,而是新增投資案,或台商回台投資。他指出,如果勞委會不同意,最後就是「政策決定」;至於勞委會認為應增加就業安定費,管中閔認為,這部分可以再考慮,他個人可接受。
政院上周舉行外勞聘雇機制協調會議,由政委薛承泰、管中閔聯席主持。官員透露,因勞委會、經建會各持己見,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彈性進用外勞仍難定調,僅同意新增重大投資案可彈性進用外勞、不必再另增就業安定費。
政院高層說,勞委會認為若不分產業別一律適用,恐將引發政治效應,對本國產業也有不公平競爭的問題,政院會同意訂出嚴格把關標準,排除「想搭開放順風車排除本勞之類的惡劣廠商」,確保未來受益者一定是有競爭力、以台灣為主的企業。
行政院官員表示,相較卡在兩人權公約、自由貿易特區本外勞薪資脫鉤至今連草案都提不出,以及日前差點「鬧辭職」的基本工資爭議,為鼓勵投資而調高外勞比率,屬於政院為拚經濟鬆綁法令的先鋒項目,爭議也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