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顯西行取經回歸1600年 學術研討紀念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 |2012.09.14
1602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法顯大師西行取經回歸一千六百周年,其故里山西臨汾的「法顯紀念館」舉辦特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青島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日前也在青島市聯合舉行相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九年落成開幕的法顯紀念館,占地四百九十平方公尺,展示有法顯大師紀念銅像、取經路線沙盤圖、法顯大師求法漆雕連環畫,以及國內外各個時期、各種版本的《佛國記》等。

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有三百多名海內外學者與會,探討法顯大師精神的現代價值、法顯大師成就的相關考析、法顯大師與《佛國記》的文化意義等主題,同時,參訪法顯研究會和國際法顯研究中心。研討會的召開,有助弘揚法顯大師十大精神—「堅定不移的信仰、心繫真諦的悲願、開拓荒途的膽略、老當益壯的豪情、百折不撓的意志、虛心好學的胸襟、認真考察的態度、惜緣重友的品德、刻苦勤奮的作風、眷念故土的情懷」。

據史載,法顯大師(三三四至四二○年)俗姓龔,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大戒。西元三九九年,為到印度求取完備的戒律,以六十五歲高齡,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經陽關,涉戈壁,過河西走廊,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跨帕米爾高原,先後到達巴基斯坦、阿富汗,周遊北、東、中印度和尼泊爾,參禮佛跡,尋找佛經,後來攜帶大量佛經從印度加爾各答乘商船渡海到斯里蘭卡,又經海上漂流數月到達印尼蘇門答臘(一說爪哇),最終於西元四一二年,從海上漂流到青島嶗山登陸,歷經當時的三十一國,同行者十人,僅剩他一人安返中土。

法顯大師臨終前七年,譯經百萬餘言,其中,《摩訶僧詆律》(亦稱大亥律)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同時,撰寫西行取經見聞《佛國記》,是一部傳記文學的傑作,也是重要的歷史文獻。而《佛國記》與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遊記》並稱世界三大遊記。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指出:「海陸並遵,廣遊西土,留學天竺,攜經而返者,以法顯為第一人」。近代學者梁啟超說:「法顯橫雪山而入天竺,齎佛典多種以歸,喜佛國之人,我國人至印度者,此為第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