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一個癌症專家小組在結論中說,例行性卵巢癌篩檢沒有效果,有時害多於益。國內的婦癌專家也贊成此說,認為除非卵巢癌的高危險群需要做篩檢,否則沒有多大意義,只是浪費醫療資源。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預防工作小組主席穆易爾在網站和內科醫學年鑑發表的聲明表示:「現有的卵巢癌篩檢包括卵巢掃描和血液檢驗,以找出是否有卵巢癌標誌,事實上,有相當高比例接受卵巢癌篩檢的婦女,得到不實的陽性檢驗結果,可能受到沒有必要的傷害,諸如動重大手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強調,婦女常作的抽血驗CA125,並非特異性的篩檢指標。例如子宮肌腺症及子宮內膜異位病的患者,也會檢出CA125異常的現象。就連陰道超音波檢查都出現異常狀況,也有很高的偽陽性。
如果一發現CA125指數偏高,就以為罹患卵巢癌,甚至嚇得要去動手術,可能出現過度醫療傷害,甚至浪費醫療資源。他建議,一般女性不必做例行性卵巢癌篩檢,只有高危險群才需進一步篩檢。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劉偉民指出,家族直系血親中如有超過兩人罹患卵巢癌,罹患卵巢癌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左右。
此外,沒有生育經驗的婦女也是高危險群,因為她們的卵巢一直在排卵,未獲得充分休息,容易出現病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不孕婦女、多囊性卵巢患者,以及年過四十且卵巢腫瘤超過三個月未消失者,都是高危險群,如果擔心罹患卵巢癌,不妨到醫院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