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愛上寫作。
其實,這是受到姐姐的鼓勵,因為我們常聊到童年的趣事、女兒小時候的童言童語,她總說:「妳記性那麼好,何不記下來去投稿,分享給大家看。」
呵!開玩笑,愛說故事是一回事,要用筆來表達可就沒那麼簡單,我哪會?她說:「可以去學呀!」才說完,行動派的她就陪我參加了「生活寫作班」和讀書會,學習寫作的技巧。
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我十分投入及享受,就連我洗菜、炒菜、洗衣服、晾衣服,都快樂的想著故事情節;甚至躺在床上想到有句話或有個詞要改,就會爬起床來開電腦。
第一個分享到我的短文是老公,我會說:「爸爸,我念給你聽,你聽聽看,我有沒有寫出那個畫面?你有沒有感覺到我要表達的?有沒有覺得有趣或感動?」因為老師提醒過我們:當寫完一篇文章時,要不斷的看,不斷的念,若念出來「卡卡的」,你就得繼續修改;你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
家人的參與,是我最大的收穫之一。他們常常一回到家,就問我今天有沒有新的進度?他們會建議我寫這寫那的,或聽完我念的段落後,覺得這句形容得很貼切、這個詞有欠妥當……一篇短文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修修改改出爐了。
我的第一篇處女作,是寫女兒的童言童語,投《聯合報》家庭副刊,幸獲採用,大大鼓舞了我繼續寫作的信心。而後,陸陸續續又投了幾篇:如《人間福報》家庭版的〈竹籬笆裡的野ㄚ頭〉:回憶在眷村長大,多采多姿的童年;〈運將大哥的星光大道〉:敘述我與姐姐搭計程車,運將大哥在車內又唱又舞的驚險趣事;〈天下的爸媽都是一樣的〉:描寫我在自家屋頂花園觀察白頭翁餵食雛鳥的畫面;〈竹籬笆裡的年菜〉:是懷念眷村過年,準備年菜的景象。還有聯合報刊登的〈南腔北調的叫賣聲〉:描繪小時候眷村巷弄間的各種叫賣聲;〈離家出走的愛情鳥〉:寫一段飛來我家屋頂花園的牡丹鸚鵡,帶給全家的歡樂;〈是家人也是忠僕〉:寫跟著舅公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勤務兵老軒的故事。
退稿,那是當然會遭遇到的,不免會有難過受挫的感覺,但老師不斷的誇獎我進步神速、給妳「米其林三顆星」等等,又讓我樂得暈陶陶,繼續寫、繼續投。
當然,我的親朋、好友是我最忠實的讀者,他們給我的回響、共鳴、鼓勵及支持,更是我寫作的動力。我愛說故事給別人聽,原來,我也可以用寫的給別人看。從小就很羨慕別人有一支會寫文章的筆,現在,經過不斷的學習與練習,我終於圓了小時候的夢!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mypaper.pchome.com.tw/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