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因溪中巨石羅列而得名,船行最遠到楓子林,也是淡水河流域最深入內陸的渡口,貨物經此轉運到下游的艋舺,造就出一個碼頭街區。楓林橋對面的安全島上有座福德宮土地廟,沿老街盡頭的石階而下,便是當年的渡船頭。石碇老街由橫越石碇溪的萬壽橋畫分為東街、西街,西街是過去運送茶葉的輕便道路,住家與溪谷之間則有「吊腳樓」。東街臨烏塗窟溪而建,依稀可見當年用紅磚堆砌出「不見天」的盛況。
因腹地狹小,被喻為「台灣的威尼斯」的石碇出現了奇特的「暗街」景觀,在石碇東街有一段只有「亭仔腳」而無街道,形成有趣的景緻。
文藝遊
石碇淡蘭藝文館是石碇對外觀光平台。一樓為常設館,介紹石碇鄉歷史、景觀、物產、生態等自然及人文景觀特色,二樓特展區不定期舉辦各式展覽,三樓為小型活動表演區。
鱸鰻潭是石碇一處未經開發的瀑布美景,倘佯期間,除了山林景致令人心曠神怡外,經常還可以看到野生猴群嬉戲其間。
吊腳樓是來到東街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最特別建築,過去在山區,人們為了建築在理想的地方,有時不得不將建築的一部份懸空撐起。
每個城鎮都有傳說中的老樹,榕樹屬於綠大喬木,革質單葉互生,隱花果球形且光滑,無柄且熟時會成暗紅色,並有白色斑點,至今仍成長茁壯不輟,居民已將其列為保護級的老樹了。
走步道
西街因為曾經被列為當時台灣的大茶市,所以遺留下許許多多舊有的街道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百年老樹步道,老樹經歷了幾個世代,是真看透世代交換的年長者。
螺環山步道是綠意盎然的小道,被樹林包圍,走步道可以體驗大自然的美麗以及綠意盎然的情景。
愛情山
皇帝殿全程來回約二八公里,其中一半以上在稜線上,且山路崎嶇難行,多為大角度的斜坡。皇帝殿還有一個別名叫「愛情山」,因為山路刺激難三,同行的男女必須共同幫助相互扶持,走完全程後往往感情大增,因而被稱為愛情山。
登上峰嵿,山巒的起伏形成獨樹一格的優美景緻,還可遠眺整個木柵、南港及新店的景色,因山區氣候不定,多雨霧濃。
皇帝殿整條稜線的狹窄有如刀銷斧劈,登臨其上有如憑空御虛,兩邊毫無可供攀援之物,真可謂驚險又刺激。更有多處狹窄僅能容納單人通行,有人甚至不敢直立而行,以臀當足,騎在稜線上慢慢施展「乾坤大挪移」之絕招,往往造成大塞車。
逛老街
石碇東街日用百貨每樣都有,大家都要到石碇來買,因此又叫做「小迪化街」。坪林來石碇,或是台北要去坪林、宜蘭的都要經過這條街。早期西街居民以大菁為主要經濟產物,在染布業發達時期,石碇西街上出現許多染坊,各家門前羅列一排排的染布大桶。
繼染布業之後,石碇西街的繁榮得力於茶葉的交易,當時的茶葉交易主要集中在集順廟與石碇國小前的廟埕廣場。
石碇西街的橋墩有相當特別的兩塊石頭,外型向以「山豬」又因為大小兩塊石頭靠集在一起所以又稱作大小山豬石,是相當特別的天然地理景觀。
不見天街街道的上方均為建築物所覆蓋,而成為名符其實的「不見天街」。街內曾是本區有名的菜街,而今僅有幾菜販和以賣豆腐出名的老店,每到假日到此來參觀的人潮可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