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北迪化街的永樂布市,我們期望在台灣布品最大最齊全的集中地,遍訪商家的過程中,得到的回答大同小異。有的說:「不賣了,沒人要買了。」有的說:「那很俗很醜。」有的商家還熱心的介紹新的花色。其中最殘酷的答案,莫過於「沒有工廠在生產了。」我們沒有因此而灰心。終於,在布市三樓的許姓阿伯店中興奮的發現花布的身影。
年過七十的阿伯在布市賣了近五十年的布,他提起當年曾考取公務員最後決定接手父親布業的過程,在他想像所及,花布的運用是侷限在被單上的,每年八月入秋天涼時節,或許年關將近婚嫁旺季,才會湧入大量的訂單或客戶。
阿伯氣質極佳,看著他溫柔的對待著光線並不算充足的店中擺放著的花樣布匹,想著對於花布的情感,他必定有著不太相同卻同等熱切的感受。
阿伯說,仍有些小廠接收了當年遠東等大廠三十八年撤退來台時帶來的舊機器,印染著這些豔麗的花布。雖不如當年三重一帶極盛時數十家染整廠的風光,卻讓花布的重現有了生機微光。
南庄有碩果僅存的兩家布店,年過六十的老闆娘賣了四十多年的布,店裡有她親手車製的水褲頭,還有揹帶、ㄉㄨㄥ衫、面帕、包袱巾等久違了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