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八月三十一日在眾所矚目下發言,並未承諾再推量化寬鬆措施(QE),但字裡行間釋放出有意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強烈訊息,使投資人普遍解讀第三波量化寬鬆的出台已幾成定局,目前的問題只在於「何時推出」。
經濟學家羅威(Chris Low)指出,下周五的美國就業報告可能成為關鍵性數據,將左右聯準會是否在九月的會議中推出QE3。他認為,聯準會即使未選在九月推出QE3,也不會排除在之後推出的可能性。
柏南克周五在懷俄明州傑克森洞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表示,二○○八年以來的兩波量化寬鬆措施,至少使全美就業人口增加兩百萬人,推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達近百分之三。「聯準會收購債券的寬鬆政策有助於經濟復甦,我們不排除推出進一步的類似措施」。
柏南克並指出,目前的高失業率並非結構性因素造成,譬如勞工的技能不符現實需求,包括房市復甦緩慢、信貸取得不易,與美國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才是阻礙經濟成長的三大主因。他坦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並暗示國會也應採取行動。
分析指出,柏南克在發言中援引研究數據,維護聯準會過往推出的刺激措施,同時也表達對經濟成長現狀不滿,更指出通膨風險小得不足為懼。他的論調都顯示,已放棄國會將在大選之前有所作為,也認為年底的財政懸崖恐怕無可避免。
RBS Markets債券銷售主管譚理查(Richard Tang,音譯)認為,「柏南克已舉出各種佐證,幾乎是肯定將在九月十三日推出第三波刺激措施」。PIMCO執行長兼投資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接受CNBC採訪時也肯定,柏南克的言論透露出他傾向於採取更多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