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宅神」朱學恆吃了兒子的「口水麵」後意外感染腸病毒,口腔裡長滿水泡,就像嘴巴含著長滿刺的仙人掌般刺痛。身受其害的他昨出席疾病管制局記者會時建議,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應乖乖洗手,重視個人衛生。
昨天是開學日,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提醒,小朋友返回校園群聚互動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跟著提升,目前仍是腸病毒的高峰期,家長、老師都應提高警覺。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針對國內二十三縣市一千一百二十八名三至十一歲幼童面訪,結果顯示幼童生病就醫後,仍有約百分之三十八會去上學。
為了宣導「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疾管局昨天在台北市東門國小附設幼稚園舉辦「手護健康,遠離腸病毒」記者會,請朱學恆現身說法,分享自身慘痛經驗。
朱學恆說,兩歲半的兒子朱小胖(暱稱)就讀幼兒園的幼幼班,上個月學校因腸病毒停課一周,朱小胖在停課第三天發高燒、身上長出小水泡,就醫證實感染腸病毒,治療兩周期間,他也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及玩具。
在朱小胖腸病毒快痊癒時,原以為「大人不會得腸病毒」的朱學恆,有一天早上餵兒子吃麵時,兒子不想吃,將含在嘴巴的食物吐回碗中,他一時沒注意把麵吃下肚後,沒多久也出現症狀。
他說,病發時嘴裡長滿水泡,腳上也長水泡,嘴巴破時,吃什麼都不舒服,吃到番茄醬時,嘴巴特別刺痛,他終於了解腸病毒的恐怖。有了這次罹病經驗,兒子已經養成勤洗手習慣,只要一聽到「不洗手會再得腸病毒」,就乖乖洗手。
昨天朱學恆戴上「防疫戰士」的紙皇冠,帶著東門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六十多名小朋友唱起〈戰勝腸病毒〉的兒歌,教導「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洗手要二十秒。
朱學恆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身體不適,除了盡速陪同就醫,還應讓孩子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將腸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