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糖創意玩出快樂人生 張正傑

文/林魯逸 |2012.08.28
1305觀看次
字級

文/林魯逸 圖/張正傑提供

張正傑小檔案

1961年生。維也納音樂學院、芬蘭西貝流士音樂學院最高演奏文憑,為國際知名大提琴演奏家。現為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台灣海洋大學藝文中心主任,素有「音樂頑童」之稱。

奇怪!這到底是音樂會,還是園遊會?大提琴演奏會上,居然有布袋戲偶、美猴王來伴舞?除了在國家音樂廳搞怪,演奏會甚至還改到木柵動物園、金門翟山坑道、太魯閣峽谷舉行?是誰把古典音樂搞得這麼好玩?原來是大提琴演奏家張正傑。

其實,張正傑曾經是個一板一眼的乖學生,每天只知專心練琴,不懂得與人交際,一點也不是點子王。

張爸爸是小學老師,發現兒子很有音樂天賦,決定讓他練樂器。為了鼓勵張正傑,張爸爸很開明,讓兒子選擇自己想學的樂器,沒想到張正傑選擇的是大提琴!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選擇大提琴的原因,既不是它音色低沉優美,也不是造型獨特,更不是想與眾不同,而只是:「因為可以坐著拉琴,不像小提琴要一直站著拉,太累了!」

張正傑十二歲時,連續三年榮獲全台音樂比賽第一名,還代表國家赴美巡迴演出;十五歲當起小留學生,進入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

一開始,張正傑的外語能力沒那麼好,因此不太跟同學往來,每天只顧著練琴。真正讓他徹底改變,是一次「睡過頭」事件。

有天晚上,張正傑練琴到凌晨三、四點,才疲憊的爬上床。沒想到鬧鐘壞掉,等他睡醒後,團體練習已經結束,他被老師痛罵了一頓。從此,張正傑不敢再獨來獨往。他開始主動找同學聊天,不但交到一群好朋友,語文能力更是突飛猛進,後來還當選為學生代表。

直到現在,張正傑依然非常愛交朋友,不論國內國外、各行各業都有好朋友,「各式各樣的朋友讓我的人生變得豐富又快樂」,張正傑說,多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不但可以擴大自己的人際圈,還能開拓視野,產生更深遠的想法,「因為好的創意必須融入很多其他領域的想法」。

其次,多注意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也是讓他變成創意點子王的關鍵。張正傑說:「多觀察周遭發生的事情;所有偉大的創作,都是透過生活上的吸收、感受而得。」

除了周遭的事物,還要多多檢視自己的感受。就算是難過的心情,也要珍惜,「仔細去體會,原來難過的情緒是這麼的不舒服,這也是生命的養分呢!」能夠感受、理解甚至詮釋情緒的人,一定有豐富的情感與敏銳的思考,自然會累積出創意的寶庫。

另外,張正傑讓創意源源不絕的獨家祕方是:每天運動至少四十分鐘,「把運動當成刷牙一樣,變成習慣」。他建議小朋友,如果念書、寫功課太累時,出去跑跑步,或者選擇一項能持之以恆的運動,「感覺累了,就去運動,身體動起來,也能增加思考力」。張正傑說,運動能讓腦內有氧,更容易得到新的靈感,絕對不能只是坐在書桌前,「愛因斯坦如果一天到晚只坐在研究室裡,是絕不可能提出相對論的呀!」

本文摘自《未來少年》九月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