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國君晉文公,姬姓,晉氏,名重耳,晉獻公之子,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西元前六五六年,重耳之兄申生被獻公寵妃驪姬害死,重耳也遭到驪姬迫害,離開都城到蒲城;但是,晉獻公仍派人追殺,重耳僥倖脫逃。
晉獻公逝世後,驪姬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國君,大夫里克卻殺了驪姬和奚齊,並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後,另立重耳的弟弟夷吾即王位,為晉惠公。西元前六四四年,晉惠公又派人追殺重耳,重耳繼續逃亡生涯。
重耳流浪於諸國,生活不安穩,受盡衛、鄭國的冷落,所幸翟族、齊、宋、楚、秦皆款待之,而且在翟族、齊國皆有娶妻,但,都被迫棄妻亡命天涯。其中,秦穆公不但把親生女兒懷嬴等五個女子許配給他,更於西元前六三六年護送他回國即位,為晉文公。
重耳在楚國時,楚成王設宴接待,並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我會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國大夫成得臣建議楚成王馬上殺死重耳,以免留下後患,但是楚成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西元前六三五年,晉文公助周襄王平定王子帶之亂,並護送周襄王回京城。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內、陽樊等地區賞賜給了晉國。
西元前六三三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時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後人依此衍生「退避三舍」成語,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見《左傳‧僖公》與《史記‧晉世家》)。
西元前六二八年冬,晉文公去世,其子晉襄公即位。晉文公亡命十九年、流浪八個國家,即位四年即成霸主,君祚雖然只有九年,但讓晉國在春秋稱霸百年,為春秋時期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