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曆七月偶有傳聞「見鬼」,有一老人看到老婆的臉突然變得扁又凹陷,以為看到「阿飄」,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林伯剛提醒,眼見不一定為憑,可能是黃斑部病變作祟,若放任不管恐將失明。
住在板橋一百零六歲林老先生,有三十九個兒孫,很懂得養生的他,身體硬朗沒有慢性病,但四年前視力嚴重退化,到醫院看診,診斷為黃斑部病變。周遭不少親友都認為,年紀大了就會視力變差,不用治療。
平常喜歡逗孫子、曾孫,帶小朋友一起至公園散步的林老先生想看清楚愛孫的臉,不想看每個人臉孔都扭曲變形,在醫師建議下,去年他接受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視力恢復正常,可以自行搭公車去看病和訪友。
林伯剛表示,在台灣患黃斑部病變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輩,約占一成、二十四萬人,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林爺爺那麼幸運,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當視力逐漸退化且出現模糊時,可能已經是晚期,若兩年內不積極治療可能導致全盲。
他強調,隨著高度近視人口增加,過度用眼情況普遍,黃斑部病變出現年輕化趨勢。此外,抽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常接觸強烈陽光,都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
如果患者視野中心點扭曲變形,例如閱讀報紙,排列整齊的文字卻像水池中小魚,不停的變動扭曲。過馬路時,斑馬線也彎曲變形,就要高度懷疑是黃斑部病變。
林伯剛提供一個自我檢測的簡易方法,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右兩眼分別注視家中磁磚、窗框等筆直線條,如果視線模糊、扭曲變形,中央有黑影或部分出現空缺,就應尋求視網膜專科醫生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