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這是我種的米!」左鎮國小學童將校旁空地開墾成稻田,育苗、插秧、除草都自己來,昨天收割,採收的稻穀雖少,小朋友還是玩得很開心。校長李智賢說,讓學童體驗稻穀種植到收成歷程,了解農夫辛苦後,就比較能愛物惜物、尊重大地。
左鎮國小校門旁有四十多坪私有空地,地主胡銘源同意商借後,校方與左鎮區農會四健會合力改闢為「學生實驗稻田」,讓小朋友體驗整地、翻地、育苗、插秧、除草等各種種稻過程。
校方今年三月請農民王明枝開耕耘機犁田、翻土,再逐步示範教導小朋友育苗、插秧,小朋友跟著捲起袖子、彎下腰,腳踩爛泥巴裏一一拔除數以百計雜草,許多小朋友直呼,「農友好辛苦!」
李智賢表示,實驗稻田因採自然農耕法,不灑化學肥料、不噴農藥也不像一般稻田施肥,反而看得到蜻蜓飛舞、聽得到蛙鳴鳥叫。
他說,一期稻約四個月收成,因接連遇到颱風、大雨不斷,結穗狀況欠佳,不過還是能讓學生體驗收成、脫穗、碾米等過程,知道每天吃的米飯打哪兒來,也更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