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六月公布「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汙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擬將食品中輻射汙染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由現行的三百七十貝克/公斤大幅調高為六百貝克/公斤。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十餘公民團體昨天呼籲衛生署勿調高容許標準,以免危及國人健康,更提出三大訴求。
環團昨天以「輻射汙染食品—你丟我撿」行動劇表達對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放寬的不滿。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去年日本發生「311福島核災」,核災外洩的輻射對食物、飲水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汙染。衛生署對食品核輻射汙染管控應該更嚴苛,不該在此時放寬銫的容許量。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說,去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曾有廠商將遭輻射汙染的食品與未遭汙染的食品混充後出售。許多台灣人偏好日本製品,且台灣近百分之七十食品需仰賴進口,她擔心部分輻射混充品已進入國內,呼籲衛生署應建立即時公告系統,公開逐筆檢測結果。
環團提出的三大訴求,包括:要求衛生署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公開研訂標準流程並召開說明會,並公布進口食品來源與食品輻射檢測報告。
日本籍的「台灣媳婦」小宮由紀子表示,去年底,日本知名廠商的嬰兒奶粉檢測出銫濃度三十貝克/公斤,遭日本顧客退貨,日本今年四月下修銫的容許標準,由原訂的五百貝克/公斤降為一百貝克/公斤,台灣仍開放嬰兒進口食物,令她憂心。
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調高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至六百貝克/公斤,標準仍是全球通用,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可。若環保團體有意見,可循正常管道反映,不希望流於情緒化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