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祖庭 郵輪知性之旅

整理/蘇林 |2012.08.11
2092觀看次
字級
清涼的滑水道,是大朋友、小朋友最愛的設施之一。圖/香海旅行社提供非報系

隨著兩岸往來日漸熱絡,中國各大沿海城市逐漸和台灣形成「一日生活圈」,國人皆可當日往返兩岸,神秘感也逐漸退去。在此情形下,旅遊業者不得不挖空心思,在傳統的旅遊行程上,再多增加一些趣味,於是,近年強烈引起國人好奇和好感的郵輪之旅,成為最新的選擇。

由香海旅行社規畫的「行腳大千──大覺寺郵輪七日遊」,十分罕見的把謁見佛光祖庭大覺寺的行程,加上前半程參訪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城市,後半程搭乘號稱行駛亞洲地區最大的十四萬噸「海洋航行者號」郵輪,三天在船上體驗各項設備後返航基隆,整個行程知性、感性兼具,對從未搭乘過郵輪的遊客來說,是惠而不費的難得體驗。

活動計畫八月二十五日出發,三十一日返回基隆。主辦單位表示,這次出遊前四天全部素食,後三天在郵輪上任選,凡人間福報讀者報名參加,另有優惠。



江南風光 山明水秀





南京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一向被稱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從古至今都是人文薈萃之地。

南京雖然如今不是中國的政經中心,但市區內卻有一座如假包換的「總統府」。這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蹟,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處為「行宮」。

看盡歷代政事更迭

一八五三年三月,洪秀全的太平軍占領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一八七○)重建了兩江總督署。

歷史上,曾任兩江總督的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名人,均曾在此處辦公。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後,隔年一月一日,國父孫中山在此地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玄武湖中 五島串連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東北城牆外,一九○九年闢為公園。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十公里,占地面積四三七公頃,水面約三六八公頃。湖內有五個島,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別具其勝,之間有橋或堤相通,益顯山水城林相融之美,十分便於遊覽。

玄武湖是歷史上知名的風景各地,亦為文化勝地,許多文人騷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詩篇,如郭璞、蕭統、李煜、韋莊、杜牧、劉禹錫、李商隱、李白、歐陽修、王安石、曹雪芹等人,都曾吟詠玄武湖的湖光山色、水月之美,和說不盡的晴雨心情。玄武湖在三國時代,為東吳所轄的水師操練場所,明代更在湖中建立黃冊庫,做為收藏全國戶籍賦稅檔案的地方,是喜歡歷史名勝者必遊之地。

秦淮河畔 風光旖旎

秦淮河是長江下游的一條支流,位於江蘇省西南方,全長一一○公里,流域面積二六三○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後稱淮水,直到唐代詩人杜牧作《泊秦淮》一詩之後,才被廣泛稱為秦淮河。六朝時,秦淮河為都城內繁華的居民區和商業區,隋滅陳後一度凋敝,明清時復興,兩岸人煙稠密,金粉樓台,十分繁華。

端午船燈 十里珠簾

秦淮河在每年端午,有賞燈船的習俗。明崇禎末年散文家張岱在〈秦淮河房〉一文中曾描寫:「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清康熙年間余懷在〈板橋雜記.秦淮燈船〉也描述秦淮燈船之盛況:「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幛,十里珠簾。」為秦淮河博得「十里珠簾」美稱。

秦淮河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旅遊活動以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是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的旅遊勝地。秦淮河畔風味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

李治親題棲霞二字

位於棲霞山鳳翔峰西麓的棲霞寺,又名虎穴寺(因棲霞山又名虎穴山),建於西元四七九 ~四八二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剎。南朝時,棲霞寺與紹興嘉祥寺、西安日嚴寺,並稱三論宗祖庭。棲霞寺曾毀於太平太國,現今寺廟為一九一九年重建。

棲霞寺占地面積四十多公畝,共有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樓三進院勤務,依山勢層層上升,格局嚴整美觀。寺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色草坪,有波平如鏡的明鏡湖、形如彎月的白蓮池,四周是蔥郁的樹木花草,遠處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氣清新,景色幽靜秀麗。寺前左側有唐高宗李治撰文的石碑,其中碑陰「棲霞」二字,傳為李治親筆所題,是珍貴的江南古碑之一。

雞鳴古寺 寶剎莊嚴

雞鳴寺(又名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寺內有紀念戊戌蒙難之楊銳等六君子的豁蒙樓。雞籠山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綠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

雞鳴寺集山、水、林、寺於一體,環境十分幽雅。寶剎莊嚴,銅佛閃耀,寺內樓閣參差,殿宇輝煌,浮圖聳空,香火繚繞,遊客不絕。佛殿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則山明水秀,寺形優美,濃蔭碧翠留人步;登塔而俯瞰則群峰拱挹、煙嵐蓊郁。

綠色雲湖 如入仙境

宜興大覺寺旁的雲湖風景區,是中國4A級國家風景區。白天觸目所見,湖邊鳥語花香,水面波光盪漾,四季景色不同,坡地茶園飄香。夕陽下的雲湖尋幽,雲湖靜臥群山之中,一抹殘紅逐漸從湖面退卻,薄霧隨之縹緲起舞於湖面,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雲湖風光。

雲湖風景區堪稱宜興的風水寶地,又稱「橫山水岸」,是江蘇省六大水庫之一,春、夏、秋、冬都有獨到美景。整個雲湖水庫區,群山環抱,綠蔭成林,綠色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水庫中央的銅面島上樹木蔥蘢,白鷺在湖上輕翩翩飛過,恰似人間仙境。



無錫 物博.園美.人文



錫山惠山 相映成趣

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無錫惠山,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是惠山的餘脈,兩山隔映山湖相望。而無錫城市標誌的龍光寶塔,則巍然聳立在錫山之巔,湖光塔影,相映生輝。錫惠公園則是一處南臨古運河,背倚惠山的美麗園林,園內峰疊巒秀,翠拔藍天。園因山得名,山為園增色。

錫惠公園內亭台倚山,樓閣臨水,泉水淙淙,古木參天。峰迴路轉,遊人如置身畫中,移步換景,山水間變化無窮。位於錫惠公園內的精緻園林「寄暢園」,建於明朝,園中主要景點有七星橋、八音澗、九獅臺、美人石……不但是歷史上知名的風景區,更有「露天歷史博物館」美譽 。

梵宮建築 突破傳統

無錫梵宮位於無錫靈山大佛腳下,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總面積約為七萬平方公尺。建築揉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及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故被譽為「東方大教堂」。

無錫靈山大佛及梵宮號稱是「東方的羅浮宮」,內有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七彩琉璃、漆器、油畫、景德鎮定制的青花粉彩缸、浮雕壁畫,應有盡有。內裡金碧輝煌,牆身油畫細緻,天花板的彩繪壁畫,都讓人有走進法國凡爾賽宮的錯覺。

蘇州博物館 賞風雅

上午前往遊覽橫貫蘇州市中心的觀前街,體驗蘇州的繁華鬧區。此處取名觀前街,是因為蘇州古城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玄妙道觀,從遠古至今香火鼎盛,故將道觀前的街道取名為「觀前街」。

由世界知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完成的蘇州博物館新館。二○○六開放至今,成為館藏文物三萬餘件的典藏重鎮,內容主要以蘇州出土文物,文人字畫以及江南民間工藝品為主,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二五○件。新館館內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四個系列基本陳列。

水鄉周莊 放眼皆景

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蘇州最著名的美景,就是「周莊」──中國首屈一指的江南水鄉。周莊大部分的建築物延續了明朝與清朝的風貌,最理想的遊憩方式是在此過夜,並雇一艘船漫遊半天。

蘇州水鄉周莊,百年來建築臨河而建、傍橋而市,雖歷經時代的滄桑,但周莊的街道上仍完整保存水鄉古鎮的風貌及建築風格,全鎮由井字型河道環繞構成,因河成街,依水築屋,河上架橋,形成一幅幅天然圖畫,也是愛好攝影者百拍不厭的場景。

老上海尋覓朱家角

上海是中國主要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文化和設計的國際中心。今日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商業,金融、和航運中心,也是中國潮男潮女、各國菁英人士匯聚的地區。

朱家角古鎮旅遊區最富盛名的北大街,又可稱為「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從放生橋至美週弄,是北大街的精華所在。沿街石碑、雕刻和名人故居林立,一座又一座的古橋,古樸典雅的屋舍風情,最是迷人。

三位城隍 聚於一廟

位於黃埔區南部老城隍廟,鄰近豫園,也是值得一遊的景點。此城隍廟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原為金山神廟,改建後供奉三位城隍,分別是霍光、秦裕伯和陳化成。

民國時期,廟宇屢遭火災,一九二六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命期間,老城隍廟受到衝擊,廟宇被挪作他用。一九九四年,老城隍廟被修復,重新成為道觀。目前,老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總面積約一千餘平方公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