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科會今天召開首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會議,討論產學合作、國家型計畫和人才問題。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在會議前夕指出,台灣已經進入「人才斷層」期,如果再無作為,與他國競爭將「死狀甚慘」。
朱敬一表示,科技諮議會上討論的三大主題,可以說是年底全國科技會議的「暖身」,待年底形成共識後,就會變成未來四年的科技施政方針。
朱敬一表示,台灣出國留學的年輕人愈來愈少,數量上「後繼無力」,向外找人也很困難,找來的外籍人士多是藍領,白領階級也多半是外語教師;還有中國大陸趁虛而入,挖我們的本土人才,工研院高層向他透露,中國大陸有許多省級之下類似工研院的單位,高薪挖台灣工研院的所長去當副院長,已經有人被挖走,目前岌岌可危。
朱敬一說,社會觀念該把「人才」和「勞工」清楚切割,例如公營事業或某些重要研發機構如工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等要職就需要人才來擔任,才能以他的經驗、人脈或眼界帶動整體發展。
金融海嘯後,社會上看到高薪的高階主管就說是「肥貓」,朱敬一痛批這種想法「愚蠢」,是民粹、平頭主義。他舉例,國研院以前曾規定「院長薪水不能超過國科會主委、其他主管薪水不能超過副主委」;好不容易找到人放棄國外工作返國服務,結果薪水等於他之前的「打對折再打對折」,讓許多單位找不到人才當高階主管。
另一方面,他認為台灣應扭轉錯誤的保護觀念,不能把所有的外籍人士都看成要搶大學畢業生的飯碗。他批評現在外籍畢業生就業條件嚴格、限制多,他們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當然會離開台灣,好像是「訓練出來請他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