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醫療團隊在鄉間義診六天。圖為醫生在為一位患有白化症的病人看診。圖/記者妙熙
【記者妙熙菩提迦耶報導】旅行,對現代人來說不再是難事,但如何讓旅行更有意義,公益是個好選項。上月二十五日,澳洲醫療義診團、參加公益旅行的佛光青年,以及印度當地義工,總共八個國家、四十幾人,來到菩提迦耶的穆巴拉扎村(Mubarachak)服務,嘉惠近六百人。
墨爾本佛光青年曾雙權參與過類似的醫療義診,受到感動,於是號召九名澳洲青年,包括急診醫師、內科醫師、藥劑師等,在佛光山新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帶領下,在印度比哈省(Bihar)鄉間進行六天義診。
預發看診卡
義診前三個月,佛光山印度佛學院院長妙如法師已到各鄉村考察,在穆巴拉扎村時透過印度佛光人蘇柏(subodh)連繫接洽,同時預發看診卡。
到了看診當天,村民持卡來報到,第一關先量身高體重,接著看診、拿藥。農村有很多來看熱鬧的人,因此秩序常失控,慧顯法師聽到爭吵聲就趕緊出面協調,現怒目金剛相,方平息將引燃的暴動。
幾天下來,曾雙權發現印度婦女多數是頭痛、頸痛和肩痛,應該與她們習慣在頭頂重物有關,而男子因為要拿鋤頭種田,則多是腰痛和背痛。但也遇過痲瘋病人及白化症者,這兩類者最容易受到排斥,如果病情更嚴重,甚至必須開刀,請他們到附近醫院就診。
讀南華大學的蔡季儒,第一天義診後,晚間發燒到三十九度,疑似瘧疾,他感到很慚愧:「我來應該是協助別人,而不是被人照顧的。」隔天他依然忍著病痛協助義診。他看見印度人雖然貧窮又髒亂,表情卻總是無憂無慮,那是一種心靈的滿足,他說,回台後對物質欲望應會減少很多。
孩子學三好
這次義診地點在村裡一所Middill小學,學校由政府出資興辦,為鼓勵就學,採免費義務教育,學生年齡從六到十二歲。每天提供午餐,包括飯、餅、豆湯和一道菜。當大人在看病時,佛光青年便利用空地教孩子們刷牙、唱三好歌。
村民Akhilesh Singh 說:村莊裡第一次有醫生來看病,不僅村裡的人受益,其他周圍村莊的病患也趕來看診。孩子們學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觀念很好,有人教他們就會懂得。
伴著夕陽,義診團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上車之前村民早已圍了一圈又一圈,有人爬上牆或滑梯上揮手,有人沿著田埂跑來道別,再回頭一群孩子追著車,神情滿是不捨……。再見了,穆巴拉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