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視界 運鏡《家變》

文/黃華庸 |2012.08.03
1328觀看次
字級

文/黃華庸

從來沒有在一段短時間裡刻意而重複地把一本書反覆嚼讀,又在每次的嚼讀間有不同的體會出現,明明,這是一個我之前不愛去碰的題材情節──家變。

第一次讀《家變》時,是剛拿到這本書時。照慣例先跳過推薦及序言直接往內文前進。也許是多年來的閱讀習慣裡,習於各式各樣的文本接收,我一點也沒有被那些曾被疑問為「詰屈聱牙、文句不通」的語詞形容,阻礙了分亳前進的節奏,反而像前人說的:「簾子一掀就進去了」,於是《家變》初讀,我只看到故事情節。

再讀《家變》,我刻意放慢閱讀速度一行行看下去。「嗯,用語應該是重點,在字旁的畫記強調語氣也是,原來在村上春樹開始流行前,台灣文壇就有人這樣做了,可惜沒有被『傳承』下去。還有分篇的方式也很有趣啊,這應該也是當時文壇的創新。」我想著,「再來是情節的寫實吧,畢竟在當年應該是很大的爭議。」不過作者的無聲畫面描寫真是叫人拍案,完完全全是電影畫面的呈現,那樣完美地嵌合於情節之間,擔負著時間流動的角色,無形卻又非它不可。

三讀《家變》,我試著大聲誦讀出聲,這才發現,它根本是一齣戲劇作品啊!無需改寫,也不用作分鏡腳本,因為作者王文興已經用極其簡省的方式把鏡頭畫面都切割好了,攝影師只要跟隨著書中的描述站好位置和運鏡,就可以忠實呈現出全書想要述說的故事。

在作者精省文字功力寫就下,《家變》的電影畫面是那樣的精彩:童稚時光對生活環境的理性感知、對雙親全心全意的感性孺慕、四季嬗遞風景畫面牽動的時光流動、年歲增長的青春反叛、世代交替的轉換、理所當然的成真預言過程、驚天變故後的日漸風平……。若說唯一令我欲改編之處就是結局了,為了電影的呈現手法,或可如此:

畫面先是一安詳靜謐的夏日傍晚,籬院中的綠意隨風輕搖,柔光白髮的婦人俐落安詳地準備著餐飯,她甚而微微地哼起了小調:「浮雲散,明月照人來──」

不久日式拉門的啦聲引起正在布菜的她回頭,透過她的目光我們看見,一名神色愉快、紅光滿面的青年正彎身準備在入門處的矮櫃放下公事包,老婦人欣喜地招喚:「毛毛下班喇!快來開飯了!!」

(母子相對笑談用餐的畫面,鏡頭拉遠中聲音消隱,「全劇終」三個字從右下角出現,小小的字像是無聲的音符漸漸變大,左移至正中間時,大大的三個字,定格。)

再溫暖不過的畫面。觀眾坐在台下,看著看著卻油然想起這齣戲的開場……

一開始是安靜無聲的,連風聲都靜寂。直到了掩門時的一聲細微的呀,像刻意壓抑住仍然溢出的嗚咽,伴著頭也不回的絕決,暗示了幕起的悲劇。

離開前的那一回眸,勾起了圍籬內老屋的張望,張望那深深懷念卻回不了頭的過去時光,張望那就要消逝的身影轉身。

終於遠遠地被拋下了,永遠永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