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您可能會大吃一驚:安祿山乃唐朝叛將,怎麼跟西方的亞歷山大連在一起了呢?
的確,安祿山是唐朝的邊將,受唐明皇恩寵,短短十幾年間從一個不安分的商人,成了大唐王朝的三鎮節度使,進而悍然發動安史之亂,建立大燕政權,從此盛唐從巔峰跌落下來,安祿山「功」莫大焉。
安祿山是胡人,本姓「康」,名「阿犖山」。「康」這個姓氏本應讀作「亞歷山大」,一個現代西方姓氏,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古代西域有個「康居國」,也稱康國,其國人後來進入中原王朝,改取漢姓時就以「康」為姓。康居國所在的中亞地區在西元前四世紀,曾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過,出現過中亞希臘王國,即巴克特里亞王國。
大約就是那時,「康」與「亞歷山大」有了連繫。
中亞民族(包括康居人)出於對亞歷山大大帝的崇敬,便習慣給孩子取名亞歷山大,由於古今語言的差異,亞歷山大逐漸變為康。康居的國名大約也跟亞歷山大有莫大關聯。
安祿山的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安」姓突厥人,安祿山就冒姓了安。有趣的是,安祿山這次冒姓還有點姓氏淵源。
「安」姓源自安國,安國即漢時安息國,也就是古代伊朗。康、安等幾個西域小國在隋唐時期曾被一起稱為「昭武九姓」,就是說這幾個國家的王都姓「昭武」,都是同一個老祖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