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我是個沒沒無名的小人物,只希望藉由毛筆為營造禮仁社會盡分心力。」沒念過小學的八十六歲老榮民陳祖蔭,在陋屋將發人深省的古文和靜思語,藉由毛筆化為藝術美感的文字,三十年來贈人無數,「只要有人受到啟發,再怎麼累我都會寫下去。」
祖籍江蘇的陳祖蔭,幼時在家鄉念過四年私塾,十七歲從軍,民國三十七年底隨空軍警衛部隊來台接管高雄岡山油庫,民國四十七年上士退伍後,開小吃店維生,在警備總部「白色恐怖」時代,曾被控匪諜進綠島監獄關了六年,三十二年前搬到屏東縣滿州鄉妻家,育有三子一女。
陳祖蔭說,看到「向錢看」社會價值觀、充斥暴戾之氣,想用毛筆為營造祥和社會盡分心力。
陳祖蔭重抄四書、五經、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時,發現這些幼時私塾老師要求他們背讀的巂永千古文章,意義深遠,發人深省,他開始以楷書、行書抄錄贈人,之後發現口語化的靜思語和佛教心經,有安定心神效果,抄錄送人大受歡迎。
「我不用孩子養,在陋屋粗茶淡飯、寫書法贈人,自在喜樂,心靈比大老闆還富足。」每月一萬四千元的榮民就養金,對陳祖蔭很夠用,將流傳千古的文章、古詩詞化為優美的文字贈人,希望文章影響力能由點擴及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