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接連發生兩起大停電事件,造成全國半數人民約六億多人沒電可用,肇因初步研判,是某些省邦超限用電。這起事件引起台電高層注目,可能提供台灣電力改革契機。
近年來,台灣的備載電力一直居高不下,行政院原核定百分之十六,結果多年來都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因電力無法儲存,就造成電力浪費,成本驟增,虧損增加。
現在行政院再度核定備載電力為百分之十五。這標準還是比歐美百分之十二高出很多。並與民營電廠交涉改採浮動電價,但民營電廠不肯鬆口。
這問題是有點奇怪,民眾不解,台電在尖峰以高價向民營電廠買電,然後讓自己的電廠降低發電量,等同提高自己的發電成本。
民營電廠則利用離峰電力低價向台電買回來。這是任何民營企業老闆都不會做的賠本生意。
根據監察院的糾正報告指出,光是這部分,台電損失約五十九億元。這筆錢對台電而言,可能還是九牛一毛的小錢,但想想,這筆錢若是能用來幫助台灣的弱勢族群,該有多好啊?何況這些虧損,最後仍是所有人民埋單。
面對外界的指責壓力,台電開始反躬自省。印度大停電事件,則提供契機。
印度是正興起的新興國家,電力需求逐年上升,但電力投資不足,每年約短缺百分之十以上。相對的,台灣經濟走勢趨緩或走跌,電力投資可能稍多,如果台電轉賣多餘電力設備給印度,豈不是兩全其美?
據說台電高層正在與印度官方評估,應該賣哪些設備。因為水力電廠要配合水力,不方便。火力發電若是用煤礦,會產生硫化物汙染,且效率不高,人家不要。天然氣發電,因美國油頁岩開發成功,天然氣原料趨勢走跌,汙染較少,台電還準備擴大,所以不能賣。
核電呢? 核能一、二、三廠都快除役了,也賣不掉。
最後提到核四廠設備,印度官方點頭了。台電辦公室頓時歡聲雷動。
台電核四廠已前後數年投資數千億元,至今爭議不休。這次若能成功交易,將立即完全彌補歷年所有台電虧損,並能提前達成非核家園的國家政策目標。
下一步,台電還準備調降電價,以獲得朝野全民肯定及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