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屋毀、家沒、人走了!三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中南部,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推出「安家、安學、安心」三階段計畫有成,並於昨天在台北花博公園舉辦重建成果展,大秀兒童才藝與婦女手工藝等作品,呼籲社會繼續支持災民重建家園。
家扶與社區、校園合作,提供災區孩子教育、家長就業等資源,屏東縣竹林國小校長鄒美華說,林邊工作站自民國九十九年五月起協助竹林國小設備及廣東獅團師資培訓費,另有假日的科學班,提升孩子智能與知識,培養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思維,增加自信,今年還得到全縣科展第二名。
竹小剛畢業的舞獅隊暨科學班成員阮一鈞說:「練鼓兩、三年,到處去表演,台下的掌聲讓我愈來愈有自信。」
高雄那瑪夏的民族大愛國小與南投信義的仁和國小布農族兒童共同組成合唱團,現場歡唱五月天的歌曲〈第二人生〉,象徵重建區住民不畏困境及不放棄的精神。合唱團曾經獲得高雄市及南投縣多項比賽的優等。
南投信義鄉桐林國小的森巴鼓隊,起初都是拿鼓棒在地上練習,後來獲得愛心人士贊助鼓具,鼓隊孩子感恩,即使手練到長繭也不放棄,還細心擦拭新鼓,現在也成為一支表演常勝軍。
除了孩子,災區婦女也在接受培訓後,家庭經濟逐漸穩定。原住民婦女芭拉芙說:「在十字繡工作坊,我們一邊工作一邊歌唱,大家相互打氣,很開心,不再覺得孤單,也有面對未來的勇氣。」
喜問媽媽的工作室和住家在風災時全毀,由她親自帶領婦女從事傳統手工藝,另由弟弟帶領木雕班,進行部落環境再造工程。
喜問媽媽說,只要有人協助,原住民的使命感就能應運而生,被風災摧毀的牆面,現已繪上希望彩虹,讓災區充滿了希望。
家扶執行長王明仁表示,許多教授、專家到重建區,都曾反映重建不易,但從目前成果看來卻令人感動,從災區婦女作品中的一針一線都展現出災區努力的力量。
工作站社工則指出,儘管重建區有些原住民都已有工作了,但收入的穩定性還備受考驗,希望社會多捧場,購買原民種植的高山蔬果及珍貴的手工藝,為他們加油、打氣。